[发明专利]一种1/3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9230.6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0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宋子逵;薛改凤;鲍俊芳;项茹;陈鹏;张雪红;张前香;詹立志;万基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7/04 | 分类号: | C10B57/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煤 参与 炼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焦配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炼焦配煤方法,特别是有1/3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煤资源丰富,但炼焦煤资源紧缺,而且在有限的炼焦煤资源中分布不均衡。在已经探明的煤炭储量中,炼焦煤储量仅占煤炭总储量的26%,焦煤仅占炼焦煤储量的17.57%,肥煤占10%。而在配煤炼焦中,焦肥煤一般应占50%-60%,炼焦煤资源与炼焦配煤的需求之间矛盾严重。
为了能够提高焦炭质量并且降低生产成本,各国炼焦工作者逐渐开始重视对非主焦煤的应用研究上来,而1/3焦煤作为我国煤资源储备中含量较高的煤种,如何使用1/3焦煤已成为炼焦工作者必需面临的问题。1/3焦煤作为一种变质程度介于焦煤与肥煤之间的煤种,其复杂程度比焦肥煤复杂得多,而我国对1/3炼焦煤的使用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煤质指标和煤岩指标的镜质组反射率及其分布,这两种指标以及这两种指标的组合指标均存在一定缺陷,不能全面地对1/3焦煤做到合理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1/3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该炼焦配煤方法可以稳定提高焦炭质量,降低配煤成本。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1/3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对参与炼焦配煤的1/3焦煤进行检测的步骤,它包括:
对1/3焦煤进行基氏流动度测定以测定1/3焦煤的最大流动度MF指标、
对1/3焦煤进行镜质组反射率测定以测定1/3焦煤的最大反射率Rmax;
第二步、对1/3焦煤进行分类的步骤,
1/3焦煤1#:MF≥1300DDPM且Rmax≥0.85;
1/3焦煤2#:MF≥500DDPM且0.85>Rmax≥0.78;
1/3焦煤3#:MF<500DDPM;
第三步、将各单种炼焦煤混配的步骤;
所述各单种煤中至少包括1/3焦煤;所述1/3焦煤为1/3焦煤1#、1/3焦煤2#、1/3焦煤3#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各类1/3焦煤的重量占配煤总重量的百分配比分别为:
所述1/3焦煤1#:25~35%、所述1/3焦煤2#:10~30%、所述1/3焦煤3#:1~10%;且上述1/3焦煤总重量占配煤总重量的1~40%。
上述方案中,各单种煤中还包括焦煤、气肥煤和/或肥煤;
气肥煤和肥煤的重量总和占配煤总重量的5~15%;焦煤重量占配煤总重量的30~50%;
上述方案中,各单种煤中还包括瘦煤,瘦煤重量占配煤总重量的1~15%。
本发明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不能对1/3焦煤煤质进行准确评定和合理使用的缺点,使1/3焦煤资源得到合理使用,科学配煤,提高焦炭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炼焦配煤方法实施例1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对参与炼焦配煤的1/3焦煤进行检测的步骤,它包括:
对1/3焦煤进行基氏流动度测定以测定1/3焦煤的最大流动度MF指标、
对1/3焦煤进行镜质组反射率测定以测定1/3焦煤的最大反射率Rmax;
测得各种1/3焦煤的最大流动度MF指标和最大反射率Rmax见表1:
表1:1/3焦煤性能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92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