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稀土抛光盘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8755.8 | 申请日: | 201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4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朱少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吉昌稀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3/12 | 分类号: | B24D3/12;B24D3/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稀土 抛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土抛光盘。
背景技术
抛光盘主要在各种玻璃表面及侧面,水钻,水晶饰品等抛光中使用,也是高档玻璃工艺品加工必不可少的抛光磨具,目前主要作法是将抛光盘固定在抛光机的转盘上对水晶、玻璃工艺品等进行抛光加工,可用于单块和成盘加工及流水线上的成批加工。以往的抛光盘主要以稀土氧化铈为主体,以纤维网丝做粘结剂,加入促进剂,助磨剂,PH稳定剂制作而成,这种抛光盘往往存在切削率低,表面光亮度不高等缺点,抛光一个产品需要较长时间,工作效率低;而且耐磨性不高,使用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浪费大量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切削率高、耐磨性好、表面光亮度高的稀土抛光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涉及的稀土抛光盘是由以下组分制作而成:
A组分:稀土抛光粉;
B组分:树脂;
C组分:硫酸镁或白糖;
D组分:固化剂和促进剂;
其中稀土抛光粉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60%≤氧化铈≤99.99%,0.01%≤氧化镧≤40%。
本发明的抛光盘根据其制作工艺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方式,二者相应各组分的比例也不同,其中浇注式稀土抛光盘是将各组分混合均匀,浇注入模具中,成型后即为成品,按质量份数计所述浇注式稀土抛光盘各组分比例为:A组分50~60;B组分10~20;C组分17~27;D组分0.05~0.1。
另一种制作方式的抛光盘是压制式稀土抛光盘,通过将稀土抛光盘的各组分混合均匀,在一定工艺条件下压制成型,按质量份数计所述压制式稀土抛光盘各组分比例为:A组分55~65;B组分7~13;C组分25~35;D组分0.05~0.15。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树脂是指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等的其中一种,而D组分:固化剂和促进剂是采用市面常见的固化剂和促进剂,也可跟现有抛光盘制作工艺中添加的固化剂和促进剂相同,如常见的固化剂是指不饱和聚酯树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稀土抛光盘采用新配方以及独特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相对于以往的抛光盘,有以下优点:
(1)耐磨性好:同样大小的抛光盘以往只能打磨40#的水晶球1000~1200支,本发明可达到打磨4000支的水平。
(2)磨光时压力小:本发明添加固化剂,可使抛光盘坚固耐用,因而无需紧压抛光盘,以防止抛光盘破裂。
(3)切削率好:使产品表面的抛光时间缩短0.6秒左右,提高了工作效率。
(4)光亮度高:在本发明的较佳方案中以含有稀土为主原料制成的稀土抛光粉为主要原料,颗粒小,相对于以往抛光盘可大大提高需打磨物件的光亮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稀土抛光盘为浇注制作工艺制作,将各组分混合均匀,浇注入模具中成型,按质量份数计所述浇注式稀土抛光盘各组分比例为:稀土抛光粉50;树脂10;硫酸镁(或白糖)17;固化剂和促进剂0.05,所述树脂是指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等的其中一种。所述稀土抛光粉为本配方中的重要组分,其组分百分比含量为60%≤氧化铈(CEO)≤99.99%,0.01%≤氧化镧(LA2O3)≤40%,作为较佳实施例,其中氧化铈(CEO)的含量可达99.99%,产品表面光亮度很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稀土抛光盘同实施例1,也为浇注制作工艺制作,将各组分混合均匀,浇注入模具中成型,按质量份数计所述浇注式稀土抛光盘各组分比例为:稀土抛光粉60;树脂20;硫酸镁(或白糖)27;固化剂和促进剂0.15,所述树脂是指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等的其中一种。所述稀土抛光粉为本配方中的重要组分,其组分百分比含量为60%≤氧化铈(CEO)≤99.99%,0.01%≤氧化镧(LA2O3)≤40%,其中氧化铈最佳含量可达99.99%。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吉昌稀土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吉昌稀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87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