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烯醛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98425.9 | 申请日: | 201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0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纪红兵;周贤太;李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C47/22 | 分类号: | C07C47/22;C07C45/35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静 |
| 地址: | 51027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醛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醛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催化丙烯液相氧化制备丙烯醛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丙烯醛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及原料,具有广泛的用途。丙烯醛氧化制丙烯酸是其最有意义的工业应用,除此之外,丙烯醛还可以用来制备动物饲料添加剂蛋氨酸、甘油、戊二醛和水处理剂等。随着丙烯酸用途的扩大和下游产物用量的不断增长,市场对丙烯醛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丙烯醛早期的工业化生产方法是丙醛选择性氧化法和甲醛、乙醛缩合法。自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成功开发钼铋系催化剂以来,丙烯醛的生产方法开始以丙烯气相直接氧化法为主要工艺,所使用的催化剂也经历了Cu2O、CuSeO3、Sb-V、Mo-Bi等类型的变化。目前工业上丙烯氧化法制丙烯醛或丙烯酸主要使用的是日本触媒化学(NSKK)、日本三菱化工(MCC)和德国巴斯夫(BASF)的专利技术。三者技术采用的催化剂均是钼铋系列的催化剂,在300oC的温度下进行气固相反应,可以得到较高收率的丙烯醛。但所需的反应条件较为苛刻,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而且催化剂的时空产率较低,寿命短,成本较高。因此,寻找一种合成路线简单、条件相对温和、成本低、安全性高、具有高效率和高选择性的丙烯醛合成方法就显得非常急迫和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液相反应替代条件苛刻的气固相反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条件温和、能耗低、安全性高的催化丙烯液相氧化制备丙烯醛的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丙烯为原料,氧气为氧化剂,加入有机液体溶剂,以具有通式(I)或(II)结构的金属卟啉为催化剂,在助催化剂的存在下,在反应温度为30~150oC,反应压力为0.5~3.0MPa的条件下进行催化反应得到丙烯醛,其中:金属卟啉催化剂浓度为1~100ppm,金属卟啉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1:100,所述的助催化剂为金属盐或其氧化物,
通式(I)
通式(II)
通式(I)中的M1是金属原子Mg、Al、Fe、Co、Mn、Ni或Cu,配位基X1为氯,R1、R2、R3、R4和R5均选自为氢、卤素、硝基、甲基、羟基、烷氧基、磺酸基;通式(II)中的M2是金属原子Mo、Fe、Mn、V、Ti或Ru,R1、R2、R3、R4和R5均选自为氢、卤素、硝基、甲基、羟基、烷氧基、磺酸基。
在上述丙烯醛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助催化剂优选为Co、Mo、Bi、Pd、Pt或Ru盐及其氧化物。
在上述丙烯醛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金属卟啉催化剂优选为具有通式(II)结构的化合物,其中M2是金属原子Mo、V、Ti或Ru。
在上述丙烯醛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溶剂为选自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腈、甲苯、二氯甲烷或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方法优选的金属卟啉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0~1:50,优选的催化剂浓度为10~50ppm,优选的反应温度为60~120oC,优选的反应压力为1.0~2.4MPa。
本发明首先合成了金属卟啉催化剂,将催化剂均匀溶解在溶剂中,加入金属盐或其氧化物为助催化剂,使丙烯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催化反应制得丙烯醛。丙烯首先在金属卟啉催化剂的作用下失去氢形成自由基,该自由基可与氧分子迅速形成过氧自由基,加入的助催化剂可促进催化体系中的自由基自氧化反应,从而有利于丙烯醛的生成。
在本发明各种反应条件下丙烯醛的选择性均较高,反应体系中其他产物主要有环氧丙烷、丙烯酸等。由于环氧丙烷与丙烯醛、丙烯酸的沸点相差较大,用一般的蒸馏操作就可以提纯丙烯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的是丙烯与氧气直接液相氧化高选择性制备丙烯醛的方法,避免了气固相反应所需要的高温反应条件等缺点;
2、本发明使用了与生物酶类似结构的金属卟啉化合物作催化剂,金属盐或金属氧化物作助催化剂,催化剂用量少,助催化剂可回收重复使用;
3、本发明操作简单、易行,产物容易分离,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84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免漆实木复合地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轻质墙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