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检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8309.7 | 申请日: | 201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4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都思丹;徐俊梅;姜新;储培;刘佳;卢军;沙睿;朱飞飞;狄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B15/00 | 分类号: | G07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检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检票系统,涉及轨道交通车站设置的自动检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轨道交通车站中安装了多种自动检票装置。这些自动检票装置可以接受磁性车票、RFID车票,读取存储在车票中的记录信息,用以判定是否允许持有车票的通行者通过该自动检票装置。若自动检票装置判定通行者不被允许通过,则安装在自动检票装置上的通行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阻止通行者通过。通常通行控制装置是一个可以自动开启和关闭的门装置。
若自动检票装置判定通行者被允许通过,则安装在自动检票装置上的通行控制装置开启,允许通行者通过。在通行者通过时,自动检票装置需要感知通行者和判别通行者在通道内的位置。当通行者通过门装置后,自动检票装置应及时关闭门装置,以阻止其他未被许可的通行者通过。
自动检票装置中的通行控制装置目前采用的技术有两类:1.三杆闸门机构,接收到开启信号后,机械锁紧结构解除,可以允许三杆闸门沿着通行方向旋转,其间的空间恰好允许一个人通行,旋转120度后,机械锁紧结构再次锁闭。此类装置友好度不佳,应用受限。2.可自动开启的收折扇形门或翻转矩形门,这一类门装置在接受到开启信号后打开,允许通行者通过,但需要自动检票装置向该门装置发出关闭信号,以阻止其他未被允许通行者通过。
中国专利01108925.3公开了一种自动检票装置,该自动检票装置沿一条长度有最小限制的通道排列,通过分布于通道侧面的若干组传感器感知沿着检票通道行进的通行者,由于传感器形式简单,无法有效地感知通行者及附属行李等物品,存在误检测和误判定。因而该专利所公开的实施例中使用了两组翻转门提高其可靠性。中国专利200410059220.8公开了一种自动检票装置,沿通行方向排列有多个传感器,通过追踪多个传感器组的状态迁移而对人的位置进行实时管理。由此,可以通过这些传感器较为可靠地追踪人的位置。但是这些点状传感器有数量和分布间隔的严格要求,这样使得自动检票装置的体积无法减小。中国专利97117763.5公开了一种自动检票系统,利用分布在通道两侧的多组红外传感器感知和检测通行者。这些系统都没有解决可靠性不够高,装置体积受到传感器数量和分布间隔的限制无法减小的缺点。中国专利200710186609.2公开了一种自动检票系统,该系统设置了摄像机拍摄通过自动检票机通道的通行者。其拍摄的图像仅用于记录和通知用途,对通道内通行者位置的追踪仍然依靠分布在通道两侧的多组红外传感器实现。这些系统都没有解决可靠性不够高,装置体积受传感器数量和分布间隔的限制无法减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检票装置,目的在于整体或部分地解决一个或多个上述问题或缺点,以提供至少以下描述的优点:
全部或部分取代以往自动检票装置中,用以感知和判别通行者在通道内的位置的红外传感器。可以使得自动检票装置体积减小,特别是可以减小自动检票装置在通行方向上的长度。
相比于以往自动检票装置,本发明公开的自动检票装置采用图像或视频信号感知和判别通行者在通道内的位置,减小了误检测和误判定,并且可以对检票通道内多个通行者的位置同时进行感知和判别。
为了整体或部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检票装置,是一种自动检票系统,可以读取通行者所持有的车票介质、控制检票口门的开启和关闭、允许和禁止通行者通过,包含:图像摄取单元,用以拍摄自动检票机的通道内的静态图像或连续视频;通行者检测单元,其根据所述图像摄取单元拍摄的静态图像或连续视频判定和跟踪自动检票机通道内的通行者的位置。自动检票装置通过读取车票介质的信息,可以根据通行者检测单元获得的通行者位置信息在恰当的时刻开启和关闭检票口门。通过这样,自动检票装置可以分辨被许可通行的通行者和未被许可通行的通行者,避免未被许可通行的通行者跟随通行。而且,通过这样,自动检票装置可以识别通行者及其附属的物品,避免在通行者已通过检票口门但其附属的物品尚未通过时关闭检票口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83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