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黧黑斑的面膜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7568.8 | 申请日: | 201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6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祝凤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祝凤仪 |
主分类号: | A61K36/752 | 分类号: | A61K36/752;A61P17/00;A61K35/5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黧黑 面膜 配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面膜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黧黑斑的面膜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黧黑斑是皮肤出现黄褐色、深褐色或棕黑色斑疹的皮肤病,多发生于面部,中医文献中又称黧黑鼾黯、面尘。本病包括了西医的黄褐斑与黑变病等。
黄褐斑:(1)以女性为多见,男性也可发生,(2)常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不调或痛经等有关,少数可由于患者有某种慢性病(如肝病、结核病、内脏肿瘤、营养不良等)所致。但也有不少病人无明显原因。(3)皮疹为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大小不定,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基本对称;常分布于颧部、颊部、鼻部、口周或额部,分布于面颊部者常呈蝴蝶形。有的可扩展至上唇和颈部,(4)一般无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5)皮疹常在夏季或日晒后色素加深,有的可自行消退。
黑变病:(1)多见于中年妇女;(2)皮疹好发于面部、前额、耳后及颈部两侧等处,也可见于胸、腋前、脐窝、腰围、前臂和手背等部位;(3)皮疹开始时为患处轻微发红发痒,以后逐渐出现点状和网状的淡褐色、灰褐色至深褐色、棕黑色的斑点或斑片,可伴有轻度毛细血管扩张,皮疹表面可有糠状鳞屑,使皮肤呈粉尘样外观; (4)皮疹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即稳定不变,一般无自觉症状,除开始时有轻度瘙痒,偶有头痛、食欲减退、消瘦等全身症状;(5)病程缓慢,有的经数月或数年后,颜色逐渐变淡。
黧黑斑多因脾气不足,气血不能润泽肌肤所致;或因忧思抑郁,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肤失濡养而发;也可因肾阴亏损或肾阳不足,以致血虚不荣而成。本病的治疗,宜根据辨证,分别采用健脾益气、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和滋阴补肾或温补肾阳等方法,内外兼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黧黑斑的面膜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其配方:白僵蚕、白术、白芍、蝉蜕、薄荷、白茯苓、当归、黑穞豆各15g,枳壳、珍珠母各30g。
制备方法:
1)分别称取配方中各药材,进行清洗、烘干并粉碎成150目;
2)将以上制得的所有药粉混合均匀;
3)将混合药粉分装入规定重量规格的包装袋。
本方根据辨证,分别采用健脾益气、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和滋阴补肾或温补肾阳等方法;有活血化瘀、祛毒散结、活血祛斑、美白养颜之功;并辅以内治法,配合用于治疗黧黑斑的胶囊使用,以达到里外兼治,根除不反复的真实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分别称取白僵蚕、白术、白芍、蝉蜕、薄荷、白茯苓、当归、黑穞豆各150g,枳壳、珍珠母各300g,即药材总重量1800g;分别进行清洗、烘干并粉碎成150目,混合均匀,装入包装袋,每包装18g,可得100袋。
该面膜的使用方法:
每晚温水洗面后,取一袋药末用加热到80℃的白醋调成糊状,待凉到皮肤感觉不烫时,趁热敷于患处25-40分钟后揭去;同时,配合服用用于治疗黧黑斑的胶囊。
疗效:抽取20例黧黑斑患者观察,年龄35~45岁,皮肤色素减退,皮色接近正常,伴随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临床治愈16例;皮肤色素明显减退,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显效2例;皮肤色素及伴随症状均较治疗前减轻,有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祝凤仪,未经祝凤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75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城市生活垃圾破袋破碎设备
- 下一篇:一种钯碳催化剂初活性平稳过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