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型安全便捷式一次性自动采血针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6791.0 | 申请日: | 201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8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施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51 | 分类号: | A61B5/151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3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安全 便捷 一次性 自动 采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次性自动采血针。这种采血针在保留了以往安全便捷设计的基础上,改进了针体的穿刺性能,使采血针的设计更加合理、实用。
背景技术
一次性使用的自动采血针是当今采血器件的主流趋势,多年来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与发展之中。中国专利于2010年4月7日公告授权了一件名称为《安全便捷式一次性自动采血针》,专利号为200810136675.3,授权公告号为CN101444428B的发明专利。该专利利用保护杆与弹射腔内部空间的配合,允许将针芯装配成待发射的锁定状态,使用前由于保护杆端部的阻挡作用,按钮无法下压处于保险状态。使用时只要拧掉保护杆这一个动作即可进入发射状态,发射后利用按钮与壳体之间的配合锁定按钮,自动进入锁定状态,不可再次利用。与以往其它一次性自动采血针相比该专利体现了技术先进,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的特点。但是该专利实施例二(该专利附图12~图15)给出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拧掉保护杆后,针芯上的针体露出11.5mm,存在露针过长的问题。露针过长不仅会增加旋拧保护杆的力量,而且最大的缺陷是穿刺时容易发生弯曲变形。特别是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血样检验仪器对采血量的要求越来越小,为了减轻痛感采血针直径越做越细,由原来的23G(Φ0.6mm)和26G(Φ0.45mm)改变为现在的28G(Φ0.36mm)和30G(Φ0.30mm)。如此细的采血针在露针过长的状态下穿刺时极易发生弯曲变形,大大降低了针尖的穿刺性能。因此,保留原有安全便捷设计的基础上如何解决露针过长的问题是本发明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型安全便捷式一次性自动采血针,其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在拧掉保护杆后,针芯上的针体露针过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安全便捷式一次性自动采血针,包括壳体、针芯以及弹簧,针芯设有带针尖的针体;
壳体构成一个弹射腔,针芯设在弹射腔内,针芯的一端设有保护杆而另一端安装所述弹簧,保护杆的一端从壳体的出针孔伸出,而另一端与针芯采用可拆卸连接;
壳体向弹射腔内延伸出一用于锁定针芯的弹性臂,对应该弹性臂臂端在针芯上设置卡口,弹性臂的臂端与卡口卡接配合,其创新在于:
壳体上设有触发按钮,触发按钮上设有第一按压脚和第二按压脚,第一按压脚和第二按压脚均插入弹射腔内,其中在待发射状态下第二按压脚相对针尖的距离小于第一按压脚相对针尖的距离;第一按压脚接近或接触弹性臂的臂端;第二按压脚上设有倒钩,对应该倒钩在壳体上设有自锁钩,自锁钩位于倒钩跟随第二按压脚下压的路径上,倒钩与自锁钩形成自锁配合;
在弹射腔内,沿第二按压脚下压的路径留有下压通道,保护杆上设有保险套,在装配保护杆状态下,该保险套套在针尖上并且占据所述下压通道的空间,以阻止第二按压脚做下压运动;在拆除保护杆状态下,该保险套撤离所述下压通道,允许第二按压脚做下压运动,从而带动倒钩与自锁钩发生自锁配合。
本发明设计构思及工作原理是:基于中国专利CN101444428B的结构设计,本发明将触发按钮原来的按压臂分设成第一按压脚和第二按压脚,第一按压脚用于触发锁定结构中的弹性臂形成按压型触发结构,第二按压脚与保险套和下压通道配合用于实现触发按钮的保险功能,而第二按压脚上的倒钩与壳体上的自锁钩配合用于实现一次按击后的自锁功能。为了缩短针芯上针体的露针长度,本发明将第二按压脚相对针尖的距离设计成小于第一按压脚相对针尖的距离,由于露针长度与保险套的位置有关,因此第二按压脚相对针尖的距离小于第一按压脚相对针尖的距离能够达到缩短露针长度的目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缩短了针芯上针体的露针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至少可以缩短4mm以上。
2.由于缩短了针芯上针体的露针长度,相对而言增加了针尖穿刺的强度,也有利于采用更细的针体。通过实验目前针体的直径最细可以做到33G(0.2mm)。
3.由于可以采用更细的针体,使得拔出保护杆更加容易,方便了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主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第一视角立体图;
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第二视角立体图;
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第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第二视角立体分解图;
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壳体上盖第一视角立体图;
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壳体上盖第二视角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67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壶嘴盖与手柄联动的水壶
- 下一篇:一种内部水循环系统实现废水零排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