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联机相变蓄能热液除霜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6725.3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3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姜益强;姚杨;邱国栋;董建锴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47/02 | 分类号: | F25B47/02;F25B41/04;F24F12/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徐爱萍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机 相变 蓄能 热液 除霜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液除霜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多联机广泛使用的除霜方式是逆循环除霜方式和热气旁通除霜方式,但这两种除霜方式都存在弊端。
逆循环除霜方式中除霜时要求压缩机先停机来完成系统高低压对接,然后四通阀换向,再重新启动压缩机使系统逆向运行除霜,四通阀换向不仅增加磨损,产生噪声,而且易使压缩机“奔油”,除霜的频率越高,压缩机启停和四通阀的换向的频率也越高,大大降低了压缩机和四通阀的寿命(黄东、袁秀玲,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热气旁通除霜与逆循环除霜性能对比[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5:539~543);此种方式除霜时因缺少低温热源致使吸气压力低,除霜速度慢,结霜严重时除霜不干净;除霜时要从供热房间吸热,使得室温下降剧烈,除霜完毕恢复供热时有吹冷风的感觉,大大降低室内舒适性。
热气旁通除霜方式中除霜能量来自压缩机的高温排气,除霜时间长,吸气过热度低,易使压缩机回液,同时,高温排气压力高,对压缩机产生一定冲击,危机压缩机的安全(参见石文星、李先庭、邵双全,房间空调器热气旁通法除霜分析及实验研究[J],制冷学报,2000,2:29~35)。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除霜系统除霜时需从供热房间吸热导致室温下降剧烈、除霜过程中四通换向阀换向频繁影响其寿命、除霜速度慢及能耗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相变蓄能热液除霜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系统包括压缩机组组、油分离器、四通换向阀、贮液器、过冷器、室外电子膨胀阀、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和室内机组,压缩机组的出口端与油分离器的入口端连通,油分离器的出口端与四通换向阀的其中一个通孔连通,所述系统还包括相变蓄热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第七电磁阀、第一总路、第一分支管路、第二分支管路、第二总路、第三总路和第四总路,四通换向阀的剩余三个通孔中的两个分别与第一总路和第三总路的进口端连通,第三总路的出口端与气液分离器的进口端连通,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与压缩机组的进口端连通,第一总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一总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一分支管路和第二分支管路的进口端连通,第一分支管路上设有第五电磁阀,第二分支管路从进口端至出口端依次设有室外换热器、室外电子膨胀阀、第四换向阀、过冷器和第七电磁阀,室外电子膨胀阀与第二电磁阀并联设置,第四电磁阀和过冷器与第三电磁阀和相变蓄热器并联设置,第三电磁阀和相变蓄热器串联设置,第四总路设置在过冷器与第七电磁阀之间,且第四总路的进口端与过冷器的出口端连通,第四总路的出口端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连通,第四总路上设有第六电磁阀,第一分支管路和第二分支管路的出口端均与第二总路的进口端连通,第二总路上设有贮液器,第二总路的出口端与室内机组的进口端连通,室内机组的出口端与四通换向阀的剩余一个通口连通。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除霜时不间断向室内供热,不影响室内舒适性,压缩机无需启停来完成系统高低压对接,四通换向阀无需换向,消除了四通换向阀引起的噪声和“奔油”现象,延长了压缩机和四通换向阀的寿命;2.本发明使用相变蓄能器蓄存热量来提供除霜时所需的低温热源,大大加快了除霜速度,减少了除霜能耗,提高了除霜的可靠性,在不增加能耗的情况下,既除了霜又保证了室内的连续供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67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