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9,10-开环的多酰化木藜芦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96137.X | 申请日: | 2010-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0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蓉涛;吴兆圆;李海舟;李洪梅;李晓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C69/013 | 分类号: | C07C69/013;C07C67/56 |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10 开环 多酰化木 藜芦 烷型二萜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尤其是一种9,10-开环的多酰化木藜芦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植物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杜鹃花科(Ericaceae)植物约103属3305种,分布全世界,我国有15属,约757种,全国各地都有,主产地在西南部山区,尤以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及相邻地区为盛。杜鹃花科的许多属、种都是著名的园林观赏植物,有些植物则是剧毒种类,如羊踟蹰(Rhododendron molle G. Don),在《神农本草》中将其列为“大毒”药物,南方农村将其作为杀虫植物;金叶子(Craibiodendron yunnanense),有大毒,人食七片,即发生呕吐,头昏,嘴角发麻,有“半天昏”之称;马醉木(Pieris japonica),《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其有剧毒,对多种害虫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杜鹃花科植物由于其毒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从中分离得到了一系列结构独特的二萜毒素——即多羟基木藜芦烷型四环二萜。该类化合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专属,主要存在于杜鹃花科的一些有毒植物中。自1882年Eijkman从日本马醉木(Pieris japonica)的叶中分离出asebotoxins后,至今国内外研究者已发现130余种这一类型的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活性研究。其中研究比较多的有闹羊花素III(rhodojaponin III),在低浓度(0.l μg/ml)时对离体猫左右心房收缩力均有增强作用,高浓度(1μg/ml)则引起抑制作用;木藜芦毒素I(grayanotoxin I)对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1.05 mg/kg,对大鼠给予1~100 μg/kg剂量有明显降压作用。
美丽马醉木(Pieris formosa D. Don)系杜鹃花科马醉木属(Pieris)植物,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四川、云南、西藏等地。该植物为有毒植物,家畜误食茎和叶会引起昏迷。小鼠腹腔注射叶水煎剂的氯仿提取物1000 mg/kg,出现伸头、呼吸困难、四肢外展、运动失调等症状。其鲜叶汁可杀虫,也可用作洗剂治疗人的癣疥和毒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9,10-开环的多酰化木藜芦烷型二萜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9,10-开环的多酰化木藜芦烷类二萜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天然化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9,10-开环的多酰化木藜芦烷型二萜化合物为:裂环马醉木毒素A(secopieristoxin A)(1),和裂环马醉木毒素B(secopieristoxin B)(2),二者分子式均为C31H44O13,其中:
裂环马醉木毒素A(secopieristoxin A)(1)为下列化学结构式1:
裂环马醉木毒素B(secopieristoxin B)(2)为下列化学结构式2:
本发明所述9,10-开环的多酰化木藜芦烷型二萜化合物,是从美丽马醉木(Pieris formosa D. Don)的果实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其提取方法如下:
A、将美丽马醉木果实粉碎后,按美丽马醉木果实∶丙酮水溶液=1∶2~4的质量/体积比(kg/L),将粉碎的马醉木果实放入体积浓度为75%的丙酮水溶液中,室温下浸泡24小时后,得提取液,如此重复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
B、将A步骤所得提取液浓缩至无丙酮味后,按提取液∶乙酸乙酯=1∶1的体积比,于室温下,用乙酸乙酯对提取液进行2~3次的萃取,回收乙酸乙酯后,即得浸膏;
C、将B步骤的浸膏上Sephadex LH-20 柱,用体积比为1∶1的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溶液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得粗分离物一;
D、将C步骤的粗分离物一上硅胶柱进行层析分离,先用氯仿洗脱,再用氯仿∶甲醇=19∶1、9∶1、8∶2和7∶3的体积比的洗脱剂依次进行洗脱,最后用甲醇洗脱,除去杂质后,得粗分离物二;
E、将D步骤的粗分离物二以石油醚∶丙酮=9∶1、8∶2、7∶3和6∶4的体积比的洗脱剂进行梯度硅胶柱层析,洗脱2~5次,除去杂质后,得精分离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61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