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止流袋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95665.3 | 申请日: | 2010-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0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 发明(设计)人: | 简伯欣;廖耀鑫;尹静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耀鑫 |
| 主分类号: | B65D30/14 | 分类号: | B65D30/14;B65D33/16;B65D3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姜精斌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止流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液体容器结构,特别是指一种液体止流袋。
背景技术
市售的饮料或液态的食用物与清洁用品,主要是以具有瓶盖的罐装塑料宝特瓶为盛装容器,目前常见的保特瓶结构为一体成型的瓶体,瓶体内具有可容置液体的空间,瓶体上方则设置有瓶口,以供倒入液体,或是插入吸管吸取饮用。每年全世界所使用的保特瓶装容器上千亿个,使用丢弃对环保产生巨大冲击,尤其空瓶的运送、废弃回收等问题,后续处理相当不便。
又为了呼应环保议题,即有一种软性包装袋结构,其内可容装液体。当使用者欲食用或使用该液体,撕开此软性包装袋,即会形成开口,使得软性包装袋内的液体可经由开口倒入。然而,此种软性包装袋结构由于无法再次封口,亦不具有止流功能,因此在撕开形成开口后,必须小心收纳,一旦其倾倒,软性包装袋内的液体即会经由开口漏出,将会造成污染或浪费,相当不方便。
发明内容
传统上有软包装袋改采旋转瓶盖方式,来改变撕开口的不便,但旋转瓶盖本身就属高成本,难加工的工艺,一直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液体止流袋,包含:
二外膜;
二内膜,上下叠合于二外膜之间,该二内膜之间预先放置一档片或预涂一耐热材料;
一储料区,以热封手段接着该二外膜而形成于该二外膜之间,用以储存一液体;
一排料道,以热封手段接着该二内膜而形成于该二内膜之间,包含至少一入口、一弯曲部及一出口,该二内膜分别与各外膜热封接着,于放置该档片或涂布该耐热材料处不接着形成该入口与该出口,该弯曲部连接该入口与该出口;及
一撕开部,位于该排料道的该出口处,于撕开后露出该排料道的该出口;其中,于该储料区受一外力挤压而压迫该液体而升高,使该二外膜受液压向外拉开而自动开启该排料引道的该入口,该液体循着该排料道的该弯曲部流向该出口;于压力解除时,该液体回流该储料区的反作用吸力,使该排料道的该弯曲部的该二内膜因反作用力而互相吸附形成关闭该排料道。
其中,液体止流袋更包含:
一填充区,位于该二外膜之间,并设置于该储料区的一侧,用以填充该液体至该储料区,于该液体填充至该储料区后,以一封闭元件接着该二外膜而封闭该填充区;及
一排料区,位于该二外膜之间,并设置于该储料区的一侧,该排料区设有该填充区。
其中,该封闭元件为以热封手段形成的一热封线或一夹链。
其中,该二内膜的一侧突出于该排料区而使该二内膜的一侧位于该填充区或该储料区。
其中,该弯曲部为热封接着该二内膜所形成。
其中,该排料道为同时热封接着该二内膜与该二外膜所形成。
其中,该排料道为同时热封接着该二内膜与一片该外膜所形成。
其中,该二内膜与该二外膜为同时热封接着而形成该排料道的该入口、该弯曲部及该出口。
其中,液体止流袋更包含:复数栏杆,位于该排料道内,以防止该液体从该排料道反流。
其中,该二内膜的一侧突出于该二外膜而露出该二外膜,该排料道的该出口位于该二外膜外。
其中,液体止流袋更包含:一支撑区,以热封手段接着该二外膜而形成,用以支撑该储料区。
其中,液体止流袋更包含:一内袋,经由热封接着该二内膜所形成。
其中,该弯曲部的形状为S形、M形、闪电形、U形、W形或半弧形。
本发明的液体止流袋,当其倾倒时,因无外压力,排料道的入口无法开启,又排料道内弯曲部的二片内膜仍贴附在一起而紧闭排气道,使得液体不会经由排气道漏出。使用时使用者仅需施力挤压储料区,二外膜因挤压储存区液体会升高进而使非受力区二外膜向外拉开自然带动二内膜入口处拉开,藉以自动开启入口,液体因压力会循排料道流出。
本发明所提出的液体止流袋在使用上即简单又环保减废。因其不需用传统旋转盖既可以手压来控制液体流出及流量及使用后自动关闭。倾倒时不会发生液体流出的现象。因本发明仅需二片内膜,二片外膜即可达到传统液体瓶装及其旋转盖的功效。不仅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废弃时只有二片膜的袋子,不占空间,达到省料,减废等优势,实为取代传统液体包装的最佳方案。
有关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第1A图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第1B图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夹链的示意图;
第2A图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于撕开前的示意图;
第2B图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于撕开后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耀鑫,未经廖耀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56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准-米套轨线路混凝土轨枕
- 下一篇:螺旋压榨机用螺旋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