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色谱光离子化检测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94848.3 | 申请日: | 2010-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2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龙;药树栋;鲍春;孙圣坤;赵国鑫;孟宗保;曹秀君;赵聪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74 | 分类号: | G01N30/74;G01N27/6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色谱 离子化 检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色谱光离子化检测器。
背景技术
色谱光离子化检测器(Photo Ionization Detector,简称PID)是近20余年快速发展起来的,常用的气相色谱检测器之一。它利用光辐射使被测组分电离,产生信号。其灵敏度比FID高了100-1000倍,尤其对芳香族和不饱和化合物。选择性因光源而异。我国PID的研制和应用已有不少的报道,传统的PID检测器,喷嘴和电极分开设计,结构复杂;紫外灯激化电压一般采用刚性连接,接触性不好,可靠性低;紫外灯底座固定采用弹簧压紧,密封性差;电离室体积较大,不利于组分吸收紫外光而充分电离,且不便连接毛细管柱,限制了检测器的灵敏度;紫外灯窗口无自动吹扫清洗设计,残留物大量附着在窗口镜面,影响电离效率,通常情况下,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需拆下紫外灯清洗窗口,这样增加了仪器的维护难度,给用户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离子化检测器,作为普适性的检测器,抗干扰、抗中毒等优点,可以广泛用于气相色谱仪、在线检测/监测仪、以及便携或手持式检测仪的检测器。
用于气相色谱仪时可以解决目前气相色谱检测中采用的色谱光离子化检测器可靠性和灵敏度均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色谱光离子化检测器,包括:与色谱柱连接的色谱连接柱上设置一尾吹接口,用以防止被测样品曲线峰变宽或拖尾;一喷嘴嵌入电离室且作为电极通过一探针与一收集极接头连接,实现电压信号传输和采集;所述电离室设有二路气路,一路为排气口以使检测过程中的残余气体通过该排气口排出,另一路为窗帘排气口用以在检测过程中对紫外灯窗口进行吹扫清洗;所述电离室与灯固定套螺纹连接;所述灯固定套紧压与紫外灯底座嵌套的灯压套;灯保护罩通过灯压紧弹簧与紫外灯紧压套接;紫外灯激化电压引线接头通过紧钉螺母固接于所述灯保护罩。
进一步的,所述的灯压套的材料是聚四氟乙烯。
进一步的,所述的灯固定套的材料是不锈钢。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离室的内径为2.5毫米至6毫米,高度为4.5毫米至10毫米。
本发明的微型化的色谱光离子化检测器(PID),包含了检测器的主体设计、检测电路的控制和窗帘气路的创新设计。色谱柱为填充柱或毛细管柱。
本发明的紫外灯激化电压连接方式改变了现有的设计理念,紫外灯激化电压线外采用紧钉螺母固定,内连接灯压紧弹簧,灯压紧弹簧内嵌套紫外灯,由原有的刚性连接改为了弹性连接,采用弹簧压紧式,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喷嘴和电极的设计,是将喷嘴和电极设计为一体,功能等同于原来的分离设计,结构上实现了优化。
紫外灯固定模式,用聚四氟乙烯内嵌套紫外灯底座,外用不锈钢灯固定套压紧聚四氟乙烯,同时不锈钢固定座螺纹连接于PID电离池体,实现压紧,可靠性高,彻底解决了PID电离室与紫外灯的密封问题。
本发明的电离室体积小于45ul(室体物理尺寸直径φ2.5mm-φ6mm、高度4.5mm-10mm),做到了真正的微型化设计,在检测的过程中,样品在室内充分的电离,大大提高了PID检测器的灵敏度。
本发明的电离室气路设计,是在电离室内增加了两路微型气路设计,一路为气体排出口,所有残余气体都通过该口排出,一路为窗口吹扫气路,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对紫外灯窗口进行吹扫清洗,大大减小了残留样品在紫外灯窗口的附着,提高了紫外灯的使用效率。
本发明所述的微型光离子化检测器(PID)外部物理尺寸直径φ25mm-φ35mm、高度60mm-90mm。
本发明的微型光离子化检测器(PID)各部件采用不锈钢、聚四氟乙烯、黄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打破了现有的PID检测器设计思想,改善了现有的PID检测器设计不足,提高了PID检测器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在喷嘴和电极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对未来分析仪器,特别是现代微型分析仪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色谱光离子化检测器结构组成示意图
其中,2——色谱柱连接柱;
3——尾吹接口;
4——喷嘴;
5——PID电离室;
6——排气口;
7——窗帘进气口;
8——不锈钢灯固定套;
9——聚乙烯四氟灯压套;
10——紫外灯;
11——灯压紧弹簧;
12——激化电压引线接头;
13——灯保护罩;
14——收集极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48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载型纳米尖晶石复合氧化物催化材料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气体颗粒枕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