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膨胀阀及其阀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4621.9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3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沈自成;舒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1/36;F25B4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鹏;逯长明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膨胀 及其 阀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膨胀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阀体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该阀体装置的电子膨胀阀。
背景技术
在制冷制热技术领域,电子膨胀阀是制冷制热设备的冷媒流量控制部件,电子膨胀阀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流进蒸发器的制冷量,向蒸发器供给最适量的制冷剂,保证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子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
现有技术中的典型电子膨胀阀,包括阀体装置、传动部件5′、电机6′、外罩7′、第一接管3′和第二接管4′等部分。传动部件5′与电机6′的转轴连接,包括由齿轮组组成的减速机构5′1、丝杆5′2和螺母5′3,从而将电机6′的动力转化成丝杆5′2的周向旋转和纵向移动的合力,并通过丝杆5′2将纵向移动的力传递给阀体装置的阀杆8′。在阀体装置中,阀杆8′与阀针2′连接并带动阀针2′在阀座1′的阀座腔1′1内进行轴向滑动,通过阀针2′和阀口1′2之间形成的流道的通流面积的变化来控制通过阀口1′2的流量,进而调节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流量。
在现有技术中,阀针2′包括与阀座腔1′1的内壁配合的导向部2′1及开启或者关闭阀口1′2的密封部2′2。如图1所示,阀针2′在阀座腔1′1中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系统压力或者冷媒脉动,阀针2′易发生径向振动,阀针2′的导向部2′1与阀座腔1′1的内壁之间会发生碰撞,并由于阀针2′和阀座1′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因而导致产生较大噪音。
此外,在工作过程中,考虑到制冷剂循环系统中可能出现异物卡在导向部2′1与阀座腔1′1的内壁之间,从而导致将阀针2′卡死,因而导向部2′1与阀座腔1′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需要足够大,但该足够大的间隙加大了阀针2′振动的幅度,因而进一步加剧了噪音的产生。
有鉴于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的阀体装置进行改进,从而减少工作过程中的噪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阀体装置,该装置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进而提高工作的可靠性。此外,本发明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包括该阀体装置的电子膨胀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阀体装置,包括阀座,所述阀座设有阀座腔及与所述阀座腔连通的阀口;所述阀体装置还包括阀针,所述阀针包括与所述阀口配合的密封部及与所述阀座腔的内壁配合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与所述密封部连接的内层部,及设置在所述内层部的圆周外部并与所述阀座腔的内壁配合的非金属导向层。
优选地,所述非金属导向层为注塑材料形成的注塑包封层。
优选地,所述注塑包封层为改性PPS材料注塑包封层。
优选地,所述非金属导向层的圆周外部沿轴向设有贯穿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凹槽之间形成有凸起部。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形状为扇环形,所述扇环形对应的圆心为所述导向部的轴心。
优选地,所述扇环形沿周向延伸的角度范围4°至30°。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形状为半圆形。
优选地,所述内层部的圆周外部设有与所述注塑包封层配合连接的凹陷部。
此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膨胀阀,包括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电子膨胀阀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阀体装置,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阀座腔连通,所述第二接管与所述阀口连通。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发明所提供的阀体装置包括与所述密封部连接的内层部,及设置在所述内层部的圆周外部并与所述阀座腔的内壁配合的非金属导向层。由于导向部为双层结构,其外部为非金属导向层,该非金属导向层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因而当该非金属导向层与阀座腔的内壁发生碰撞时,由于是非金属与金属的碰撞,因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噪音的产生。
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包括上述阀体装置的电子膨胀阀,其技术效果与上述阀体装置的技术效果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子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电子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电子膨胀阀的阀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阀体装置的阀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阀针的在一种实施例中的俯视图;
图6为图4中的阀针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俯视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46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涡喷引射焚烧装置及焚烧方法
- 下一篇:废气净化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