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消防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4095.6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4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兵;王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小兵;王靖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G08B25/00;A62C37/00;H04L29/08;H04W84/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消防 智能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消防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现场报警设备、现场控制器和中控室子控制系统,所述中控室子控制系统与所述现场控制器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
该系统还包括内置有ZigBee模块且与所述现场报警设备和所述中控室子控制系统通过通信链路连接的外置式电子标签,所述外置式电子标签用于收集所述现场报警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报警信息;
所述现场控制器包括内嵌式电子标签,所述内嵌式电子标签内置有Zigbee模块;
所述外置式电子标签和所述内嵌式电子标签通过Zigbee网通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置式电子标签、所述现场控制器和所述中控室子控制系统通过CAN总线组成现场监控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置式电子标签通过Zigbee网与其周边的现场控制器进行信息交互,所述现场控制器和所述中控室子控制系统通过CAN总线或以太网组成现场监控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置式电子标签、所述现场控制器和所述中控室子控制系统通过Zigbee网组成无线的现场监控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消防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控室子控制系统由图像识别装置和集中监控装置组成,所述图像识别装置和所述集中监控装置通过通信链路连接。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消防智能控制系统的智能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将所有内嵌式电子标签和外置电子标签都作为ZigBee网的网络节点,由第一个接入ZigBee网的网络节点作为网络协调器,发起网络,其它网络节点作为路由器节点,ZigBee网采用网状结构;
b. 当所述内嵌式电子标签和所述外置式电子标签上电工作时,作为网络协调器的网络节点广播信标请求信息,已入网的节点收到此信息后向该节点发送各自的信标帧,新节点选择与信标中标识允许连接的网络节点建立连接;
c. 在每个内嵌式电子标签和每个外置式电子标签中设立伙伴表,通过与所有连接节点交换各自对应的现场报警设备和相应的消防设备的基本信息,确定位置和设备类型满足要求的邻近节点为伙伴节点,并将该节点信息加入伙伴表中;
d. 确立伙伴关系的现场报警设备和现场控制器通过由内嵌式电子标签和外置式电子标签构成的ZigBee网实时地自主地交换基本信息、工作状态和报警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消防智能控制系统的智能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位置信息在内的设备基本信息在安装现场通过手持式设备向所述外置式电子标签写入,或者通过监控网络从所述中控室子控制系统查询。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消防智能控制系统的智能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所述现场报警设备检测到报警信息或者所述现场控制器接受到来自所述中控室子控制系统的报警信息后,与所述现场报警设备连接的所述外置式电子标签和位于现场控制器内的内嵌式电子标签从伙伴表中查询需联动控制的伙伴节点,并通过ZigBee网将报警信息传送给该节点;
b. 接受到报警信息的伙伴节点从其伙伴表中查询需联动控制的其它伙伴节点,并通过ZigBee网将报警信息传送给该节点;
c. 报警节点不断向协作伙伴节点发出火灾点的坐标信息,伙伴节点根据相互间的坐标位置关系,进行坐标平移以计算出俯仰角和水平转角,对消防设备进行控制,协同灭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防智能控制系统的智能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伙伴节点协作时采用“位置优先”原则,即当某一节点在为伙伴协助灭火时,有一位置更接近的伙伴节点提出协作请求,则停止当前协作,转而为邻近伙伴协作灭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消防智能控制系统的智能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中控室子控制系统给所述更接近的伙伴节点发布控制命令时,该伙伴节点最优先执行所述中控室子控制系统的命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小兵;王靖,未经李小兵;王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409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盖子弯角机
- 下一篇:一种OBU交易处理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