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藏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中枢神经性疼痛药物中的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93690.8 申请日: 2010-12-17
公开(公告)号: CN102058848A 公开(公告)日: 2011-05-18
发明(设计)人: 白玛卓玛;张樱山;张国霞;陈丽娟;张琼文 申请(专利权)人: 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9066 分类号: A61K36/9066;A61P25/04;A61K31/045;A61K31/125;A61K35/32
代理公司: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代理人: 张杰
地址: 730030 甘肃省兰***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藏药 组合 制备 治疗 中枢 神经性 疼痛 药物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藏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中枢神经性疼痛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中枢神经性疼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指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疼痛,累及的主要部位是脊髓-丘脑通路或后索内侧丘系,其发作常延迟于诱发因素之后,是一种最棘手的疼痛综合征。以疼痛学分类,可将其归于神经病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或全身性疼痛,在康复医学中一般将其归于慢性疼痛,又称为“中枢神经性疼痛综合症”。在解剖学上分为脊髓损伤后疼痛和脑卒中后疼痛,两者表现的症状和体征可能完全不同,最常见的原因是血管性疾病、外伤及脱髓鞘疾病。

中枢神经性疼痛的患者常有明显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表现,如深浅感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反射异常等,而患者的疼痛症状较为突出,在病程中的某个阶段往往成为主诉,并成为制约患者身体功能的重要问题,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中枢神经性疼痛不论产生于脑水平的损害,还是脊髓水平的损害,都存在共同临床表现与特点,即(1)疼痛常延迟于原发性损害之后出现,如丘脑卒中1周或数周后疼痛症状开始出现,有的甚至“潜伏”数月;(2)疼痛的区域常与躯体感觉障碍或消失的区域部分或全部相一致,即临床检查时发现有感觉减退或感觉丧失的肢体而为患者主诉疼痛的肢体;(3)疼痛的性质与外周神经损害所致的非传入性疼痛相类似,患者描述常为持续性钝痛、麻刺样痛、烧灼样痛或束带紧箍感;中枢神经性疼痛性质较为固定,有时可有短暂性刀割样或电击样急性疼痛发作,程度上多为中至重度,甚至难以忍受,在分布上也可有改变;(4)伴随疼痛的情感色彩较重,以致常被误认为是纯粹的心理问题;随着情绪的波动,疼痛程度明显起伏。

中枢神经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中枢神经性疼痛的产生几乎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内沿脊髓、脑干、丘脑到皮层的传导通路上的任何部位,只要发生病理损害都有可能产生中枢神经性疼痛,但其因果关系又不十分明确,即使是相同结构的相同病理损害,却也只有部分患者出现中枢神经性疼痛。经过多年来的研究,现在医学领域普遍认为,中枢神经性疼痛的产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过高造成的。另外,临床上也观察到中枢神经性疼痛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心理和社会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部分中枢神经性疼痛具有可逆性,有些脑卒中后或脊髓炎所致的中枢神经性疼痛不经特别治疗或经一般对症治疗后都可相应得到缓解。但是,其一般病程较长,多达3个月至半年以上。实际上,大部分中枢神经性疼痛的治疗都十分困难,在治疗中更多关注于减轻或缓解疼痛而难以达到消除疼痛。中枢神经性疼痛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物理治疗、针刺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以药物治疗最为普遍。

从藏医藏药的治疗理论来讲,藏医三因学说认为,隆、赤巴、培根三个因素是构成身体物质的基础,也是进行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量和基础。其中,隆是具有粗、轻、冷、细、硬、动等6种属性的组合体,是呼吸、运动、排泄、循环、感觉、机体免疫等机能关系的综合体,由于其所处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第一、维命隆,其位于头部,运行于颈、胸,主司饮咽、呼吸、唾味、吐痰、思维、感官等;第二、上行隆,位于胸部,运行于鼻、舌、咽部,主司语言、神志、色泽、意志、意念等;第三、遍布隆,位于心脏,运行于全身,主司血液循环、体力、四肢运行等;第四、平火隆,位于心脏,运行于全身,主司血液循环、体力、四肢运行等;第五、下泄隆,位于肛门,运行于大肠、膀胱、生殖器、大腿内侧,主司精血、二便、分娩等。

赤巴是细腻、锐、热、轻、臭、泄、潮等7种属性的组合体,是体温、消化等机能关系的综合体,由于其所处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第一、消化赤巴,位于胃肠之间,主司消化、分解、体温等;第二、变色赤巴,位于肝脏,主司精微之色,为色素之本;第三、功能赤巴,位于心脏,主司欲望、智慧等;第四、明视赤巴,位于眼,主司视觉;第五、明色赤巴,位于皮肤,主司滋润皮毛、生体泽。

培根是润滑、寒凉、重、纯、软、黏、糊7种属性的组合体,是骨骼的连接、关节腔的润滑、强身等机能关系的综合体。由于其所处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第一、能依培根,位于胸部,为其它4种培根的基础;第二、拌搅培根,位于胃部,主司食物的拌搅磨碎,增加胃的蠕动和分泌;第三、味觉培根,位于舌,主司味觉;第四、足觉培根,位于脑,主司兴奋、意识等;第五、黏合培根,位于关节腔,主司关节的润滑、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36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