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臭及抗菌、霉、污的铝箔或合金铝箔的制造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3422.6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2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桢;周红;王思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红 |
主分类号: | C25D11/08 | 分类号: | C25D11/08;C25D11/0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程化铭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臭 抗菌 铝箔 合金 制造 方法 设备 | ||
1.一种防臭及抗菌、霉、污的铝箔或合金铝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对铝箔材或合金铝箔材进行脱脂处理,并清水洗净,将相互分离的2张铝箔或合金铝箔浸置于处理液中,再将铝箔或合金铝箔牵引出处理液,铝箔或合金铝箔进入处理液至牵引出处理液的时间控制在1分钟~5分钟,所述处理液为150-220克/升硫酸溶液或为包含浓度为的150-220克/升硫酸溶液,同时在2张铝箔或合金铝箔之间施加电压为10-25伏的交变电流,电流密度为1-5安培/平方分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及抗菌、霉、污的铝箔或合金铝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液包括缓蚀剂,其中,硫酸浓度为200克/升,所述缓蚀剂为若丁、甘油或硫酸镍,并在每升硫酸溶液中加入6-10克硫酸镍或0.1克若丁,电流密度为1.5-2.5安/dm2,电压为12-20伏,采用槽液循环冷却,控制氧化温度为2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臭及抗菌、霉、污的铝箔或合金铝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液包括银盐、铈盐及三价铬盐,其中,银盐为硫酸银、硝酸银或氯化银,其加入量为每升硫酸溶液中添加1-10克,铈盐为硫酸铈、硝酸铈或氯化铈其加入量为每升硫酸溶液中添加2-20克,三价铬盐为硫酸铬或硝酸铬,其加入量为每升硫酸溶液中添加以及5-15克。
4.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防臭及抗菌、霉、污的铝箔或合金铝箔的制造方法的设备,包括:内有处理液的氧化槽(1),其特征在于,在氧化槽(1)内设有位于上方的第一排滚子(4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排滚子(42)且第一排滚子(41)和第二排滚子(42)浸没在处理液中,并且,连接第一排滚子(41)中各个滚子的轴线所形成的面为波浪面,连接第二排滚子(42)中各个滚子的轴线所形成的面为波浪面,在氧化槽(1)上设有箔导入滚子和箔导出滚子,且箔导入滚子和箔导出滚子位于处理液之外,箔导入滚子或箔导出滚子兼做交流电接入柱,所述箔导入滚子包括导入上滚子(21)和导入下滚子(22),箔导出滚子包括导出上滚子(31)和导出下滚子(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排滚子(41)中滚子由导柱(401)和套设在导柱(401)上的滚筒(402)组成,在滚筒(402)上设有孔(4021)。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排滚子(42)中滚子由导柱(401)和套设在导柱(401)上的滚筒(402)组成,在滚筒(402)上设有孔(40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红,未经周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342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方替米考星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生产灵菌红素的菌株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