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路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源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93083.1 | 申请日: | 2010-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8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仁;陈虹;张卓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奥能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王宝筠 |
| 地址: | 310031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路可 调光 发光二极管 驱动 电源 | ||
1.一种多路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源包括:PFC模块、LLC模块、至少一路BUCK模块;
所述PFC模块,用于接收输入交流电压,并对所述输入交流电压进行功率因数校正,输出稳定的直流母线电压;
所述LLC模块,用于对所述直流母线电压降压和隔离,输出低于所述直流母线电压的恒定低压;
所述BUCK模块,用于将所述恒定低压恒压转化为恒定电流,输出至一路LED光源模块;所述BUCK模块,采用L6562芯片,通过可调电阻调整基准电压,改变采样峰值电流,改变输出电流,调节LED光源模块的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模块包括:
第二电容的一端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电感;所述电感的另一端接第三电容、MOS管的漏极、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依次串接第一电阻和第四电阻到地;所述MOS管的栅极接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MOS管的源极经第五电阻接地;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短接后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接芯片的GD脚;所述第一电阻和第四电阻的公共端接芯片L6562的ZCD脚;第一电容两端接在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地之间;所述MOS管的源极经第六电阻接负反馈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第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经第十电阻接所述负反馈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负反馈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经第十一电阻接所述芯片L6562的CS脚,所述负反馈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经第七可调电阻和第八电阻接地;所述第七可调电阻和第八电阻的公共端接稳压管的参考端;所述稳压管的阴极经第九电阻接电源电压,阳极接地;第四电容接在所述负反馈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地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L6562的外围电路包括:
所述芯片L6562的INV脚经第十二电阻接地;COMP脚经第十四电阻和第十二电阻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和第六电容并联接在INV脚和COMP脚之间;CS脚经第九电容接地;MULT脚经第七电容接地,第十六电阻和第十七电阻并联接在第七电容两端;第十五电阻并联接在COMP脚和MULT脚之间;VCC脚接工作电源和第八电容,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接地;GND脚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源还包括EMI滤波器;
所述EMI滤波器连接在所述PFC模块与输入交流电压之间,用于对所述输入交流电压进行高频滤波和整流后,再输出滤波后的全波信号至所述PFC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路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EMI滤波器为由电容和共模电感组成的低通滤波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LLC模块为软开关DC-DC隔离降压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LLC模块采用基于L6599芯片控制的双MOS管LLC谐振变换器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PFC模块采用由L6562芯片、MOS管、电感和二极管组成的临界模式下的BOOST升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多路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源的输入电压范围为AC130V~AC260V,稳定工作时输入电压为市电220V的80%~12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多路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源的负载范围为0~90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奥能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奥能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308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呼吸面罩输气管之改良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双管结构气管插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