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溴甲烷真空加热再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2903.5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0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庆林;张瑞峰;魏亚东;程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主分类号: | A01M13/00 | 分类号: | A01M13/00;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莫琪 |
地址: | 30046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溴甲烷 真空 加热 再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溴甲烷真空加热再利用系统;系统用于溴甲烷熏蒸处理后,溴甲烷的回收再利用,特别是采用真空加热的方法实现溴甲烷的再利用。
背景技术
溴甲烷是目前世界上熏蒸处理中应用最多、最广泛的熏蒸剂。溴甲烷具有广泛杀灭昆虫、线虫、病菌和杂草的特性,但由于溴甲烷对大气中的臭氧层有破坏作用,1992年,其被列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蒙特利尔协定书》修正案的受控物质名单。为减少熏蒸处理后溴甲烷排放对臭氧层的破坏,需研究实现溴甲烷回收再利用技术。
此前本专利申请人获授权溴甲烷回收及再利用的实用新型专利2项,分别为《微波减压冷凝回收系统》(专利号:200820075975.0)和《溴甲烷加压冷凝回收装置》(专利号:200820073985.0)。这2个专利主要研究了溴甲烷熏蒸处理后,采用活性炭吸附熏蒸处理后的溴甲烷,待吸附饱和后采用微波加热或其他热源解吸活性炭中的溴甲烷,然后采用冷凝或加压等技术手段将溴甲烷回收至钢瓶中存放备用。
以上专利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溴甲烷解吸效果较差、溴甲烷回收至钢瓶纯度较低且每次回收纯度不一致、冷凝回收至钢瓶操作要求高、设备气密性要求高、更换活性炭不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溴甲烷回收再利用系统,很好地解决了溴甲烷的回收再利用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溴甲烷真空加热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主要由加热腔体、密闭熏蒸设施、阀门、真空泵和管道构成;
所述加热腔体内包括若干(根据实际熏蒸需求计算碳材料填充数量及填充柱数量)碳材料(包括活性碳或碳纤维)填充柱,碳材料填充柱结构为空腔圆柱体;空腔圆柱体上、下两底分别留有一个管道接口;管道接口上安装管道阀门,管道阀门接口外接管道;
所述碳材料填充柱通过各自上底处的管道接口并联连通在同一条管道上;此管道从加热腔体上部引出后连接真空泵,经真空泵再连接到密闭熏蒸设施上部管道接口;
所述碳材料填充柱通过各自下底处的管道接口并联连通在同一条管道上;所述管道从加热腔体下部引出后连接循环风机,经循环风机再连接到密闭熏蒸设施下部管道接口;
所述碳材料填充柱内填充活性炭或碳纤维;
所述碳材料填充柱内设有沉头盲管,沉头盲管内放置温度探头,温度探头PT100热电阻的引线从碳材料填充柱内引出,PT100热电阻的引线连接到数字显示仪热电阻接入端子;由数字显示仪温度报警点控制加热设备(加热器)给加热腔体加热;
所述密闭熏蒸设施安装溴甲烷浓度检测仪;
碳材料填充柱可依据熏蒸实际需求增减;每个碳材料填充柱上下均有耐高温和耐溴甲烷腐蚀的管道,管道上装有阀门;碳材料填充柱也由管道连接;碳材料填充柱中有感温探头;碳材料填充柱密闭在加热腔体内,加热腔体可采用导热油炉或其他加热方式实现对碳材料填充柱的加热;碳材料填充柱通过管道与真空泵连接;真空泵通过管道与熏蒸库或待熏蒸设施一端连接,管道上有阀门控制;熏蒸库或待熏蒸设施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碳材料填充柱连接,管道上有阀门控制;熏蒸库或待熏蒸设施内部具有溴甲烷浓度检测设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获得的有益效果是:碳材料填充柱采用立式放置可有效解决活性炭或碳纤维分布不均匀、活性炭或碳纤维更换困难的难题;采用真空泵对碳材料填充柱抽真空后再加热解吸碳材料吸附的溴甲烷可提高解吸效果,降低加热解吸的温度;采用真空加热解吸的溴甲烷可直接排放至待熏蒸货物的熏蒸设施中,降低溴甲烷的再利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溴甲烷真空加热再利用系统示意图;
图2是加热腔体示意图。
1.管道,2.阀门A,3.溴甲烷浓度检测仪A,4.熏蒸库,5. 溴甲烷浓度检测仪B,6.真空泵,7.阀门B,8. 活性炭或碳纤维,9. 温度探头,10. 加热腔体,11. 碳材料填充柱,12.阀门C,13. 循环风机,14. 阀门D,15. 沉头盲管,16. PT100热电阻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29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