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驱动式直线往复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2831.4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9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杨非;林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非;林玉明 |
主分类号: | B65G27/24 | 分类号: | B65G27/24 |
代理公司: | 云南协立专利事务所 53108 | 代理人: | 谢嘉;普卫东 |
地址: | 650208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驱动 直线 往复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于振动输送设备的电磁驱动式直线往复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烟草生产过程中,现有的振动输送设备其驱动装置采用的是电动机驱动曲轴连杆机构的方式。这种驱动方式属于强迫式驱动,50%以上的动力浪费,导致工作效率很低;而且现有的驱动方式的传动部分通过机械方式连接,容易出现磨损,维修成本高。另外,现有驱动设备在静启动时会消耗很大的能量,必须采用高配置的电动机,占用了很大的电网容量。因此,研发出一种能克服上述弊端的驱动系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本发明人经过潜心研究,研制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能量转换效率高且维修简便的电磁驱动式直线往复传动装置,试验证明,效果良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能量转换效率高且维修简便的电磁驱动式直线往复传动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直流可控稳压电源、换向驱动器和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永磁铁和电磁装置,所述的永磁铁同极性端面相对设置于驱动板上,所述的电磁装置位于永磁铁之间并固定于固定板上,且永磁铁与电磁装置间隙配合。
本发明永磁铁与电磁装置极性变换动态配合,电磁装置两端分别对相对的永磁铁产生斥力或引力,高频率的极性转换从而实现了与永磁铁相固接的驱动板直线往复式运动。基于这种传动方式的振动设备低磨耗、噪声低,能量转换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控制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驱动装置俯视状态半剖示意图;
图中:1-电磁装置,2-线圈,3-电磁装置支座,4-固定板,5-永磁铁,6-永磁铁支座,7-驱动板,8-直流可控稳压电源,9-换向驱动器,10-振荡控制器,11-手动频率控制器,12-信号放大器,13-振动传感器,14-输送设备振动组件,15-支撑连杆,16-输送设备机座,17-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直流可控稳压电源8、换向驱动器9和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永磁铁5和电磁装置1,所述的永磁铁5同极性端面相对设置于驱动板7上,所述的电磁装置1位于永磁铁5之间并固定于固定板4上,且永磁铁5与电磁装置1间隙配合。
如图3所示,所述的驱动板7和固定板4至少对应设置两组永磁铁5和电磁装置1,且电磁装置1的线圈2的导线缠绕方向相同,以保证运行的平稳性和足够的驱动力。多组设置永磁铁5和电磁装置1时,一般情况下采用双数组设置,这样线圈2的引线经两串两并后连接插头,更便于操作。
所述的永磁铁5的端面中心垂线和电磁装置1的铁芯轴线重合,以保证推动力方向和力度,并有助于动板7运行的平稳。
如图2所示,所述的永磁铁5通过永磁铁支座6固定在驱动板7下方,所述的电磁装置1通过电磁装置支座3固定在固定板4上方。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换向驱动器9连接振荡控制器10,所述的振荡控制器10连接手动频率控制器11。通过调整驱动装置使频率与振动输送设备的固有频率保持一致,达到共振状态,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省动力。工作时,输送设备的振动频率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不变,因此,可以通过手动频率控制器11完成对驱动装置振动频率的控制。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振荡控制器10连接同步频率控制装置,所述的同步频率控制装置包括信号放大器12和振动传感器13,振动传感器13设置于输送设备振动组件14上。以同步跟踪振动输送设备振动频率方式替换手动跟踪方式,通过振动传感器13实时接收输送设备的振动频率,经信号放大器12传送给振荡控制器10,振荡控制器10指挥换向驱动器9调整驱动装置的振动频率,使振动频率的调整实现了同步化,更精确。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振荡控制器10同时连接手动频率控制器11和同步频率控制装置,所述的同步频率控制装置和手动频率控制器11之间设置切换开关。这种设置便于操作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控制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非;林玉明,未经杨非;林玉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28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胶带机防纵撕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保温集装箱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