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取代色原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1886.3 | 申请日: | 201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8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俞培忠;孙雨伟;章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22 | 分类号: | C07D311/22;A61K31/353;A61P3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代 酮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药物领域,涉及2-取代色原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尤其用于治疗或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了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据报道,目前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至少有3.5亿人,我国人群中HBsAg携带率为9.75%,超过1亿人。在HBV感染者中,约25%最终死于重症慢性肝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我国每年因肝病而死亡的患者约60万,其中1/2为肝癌,给我国造成人才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由于乙肝病情的复杂性,在强调综合治疗的同时,目前认为最关键的治疗是病原治疗,即能清除乙肝病毒(HBV)的抗病毒治疗,因为病毒的持续感染是病变进展的根本原因,所以对于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是一重要的治疗措施,也是治疗的核心。目前,用于慢性乙肝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如下三类:①干扰素(IFN)类,该干扰素(IFN)类是具有广谱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但其药物适应症和安全性范围非常有限,而且不良反应较多;②核苷类或核苷酸类: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等,该类药物均可明显抑制HBV DNA的复制,降低血清中HBV DNA水平,促进血清转氨酶正常化,增加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清除率,促进肝脏组织学改善,是目前乙肝治疗的主流,但核苷类似物长期抗乙肝治疗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治疗过程中HBV的耐药性,实践显示,目前所有口服核苷类似物治疗过程中均可出现耐药性,已有报道发现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的多药耐药株(Yim et al., 2006),另外这类药物服用成本高,对广大低收入人群是个很大的负担;③中药提取物:包括苦参碱、猪苓多糖、甘草酸等免疫调节药和中药制剂,但所述药物尚无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确切证据,用于乙肝治疗的中药复方主要以保护肝脏功能、改善症状、防止肝纤维化为主。
椭圆叶花锚(Halenia eplliptica D. Don)为龙胆科(Gentianaceae)花锚属植物,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其性味寒苦,功能清热利湿,平肝利胆,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胃炎等(全国中草药汇编,1973),在藏药中是一味治疗黄疸的药物,是藏医药系统中用于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的常用植物药之一,泛称“藏茵陈”(西藏常用中草药,1971)。
椭圆叶花锚临床用于治疗小儿急性黄疽性和小儿急性乙型肝炎,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陈大勋等,1984,1987)。药理实验认为椭圆叶花锚其及其所含口山酮苷,对四氯化碳所引起的实验性肝损伤有促进恢复的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加肝细胞内的糖元和核糖核酸(张经明等,1984),进一步的实验认为,椭圆叶花锚煎剂及其所含花锚苷和去甲氧基花锚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加速坏死组织的修复,是该植物抗肝炎的两种主要有效成分(孙洪发等,1987),也有认为可能是齐墩果酸(杨慧玲等,2004)。
国内外对椭圆叶花锚化学成分有系统的研究主要有孙洪发 (80年代)和石建功(2004年)课题组,前者发现了许多口山酮苷类成分,并认为是抗肝炎的活性成分(孙洪发等,1987),后者以CCl4诱导的大鼠肝损伤为模型,以体内吸收分布特点为指导,对椭圆叶花锚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则证明椭圆叶花锚中的口山酮苷类成分在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能够转化为口山酮苷元,因此, 认为花锚中口山酮苷类成分的活性主要是通过转化为口山酮苷元来实现(高洁等,2004),所以认为其中真正起作用的成分可能是口山酮苷元,而Mikhailova等人的研究发现口山酮苷元具有促胆汁排泄等作用(Mikhailova TM, 2004)。这些研究反映了椭圆叶花锚的2大特点:(1)该植物中具有活性的主要成分是口山酮苷元,(2) 这些口山酮苷元与保肝或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目前所有关于椭圆叶花锚具有抗肝炎作用的依据都是建立在四氯化碳引起的实验性肝损伤和临床治疗黄疽性肝炎的基础上的,对其活性成分的研究也集中在其主要成分口山酮苷及其苷元上。至今尚未见有关色原酮类化合物抗乙肝病毒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2-取代色原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18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