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导热金属基陶瓷涂层复合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0691.7 | 申请日: | 201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3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恩泽;万小虎;王丽阁;周永生;张政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15/04 | 分类号: | B32B15/04;B32B15/18;B32B15/20;C03C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 金属 陶瓷 涂层 复合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高导热金属基陶瓷涂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表面加工、涂层领域提高金属基覆铜板导热性的一种实用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集成技术高速发展,电子元件、逻辑电路体积成千上万倍地缩小,而工作频率急剧增加,导致器件工作环境向高温方向变化。要使电子元器件仍能高可靠性地正常工作,必须及时散去元器件产生和积累的热量。如果作为元器件载体的电路基板具有较高导热能力,可通过基板把热量易于传递到散热器,从而简化冷却系统,进一步减少器件尺寸。覆铜板是电子工业的基础材料,主要用于加工制造印制电路板(PCB),广泛用在电视机、收音机、电脑、计算机、移动通讯等电子产品。目前覆铜板的粘结层材料主要是树脂类材料,可制备高性能的覆铜板,但树脂本身导热性不高,使其性能受到限制。本方法利用陶瓷涂层导热性优于树脂的特点,来解决此问题,得到一种高导热钢基覆铜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导热金属基陶瓷涂层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其涂层的制备过程是:将锑目底釉、白下引、黑色素、钼酸钡、亚硝、硼砂粉和粘土以及水按一定重量百分比混合,经混磨后,涂覆在处理好的钢板表面,干燥后在高温下煅烧4-10分钟,待其冷却后将铜膜贴在涂层上,再在高温下煅烧4-10分钟,冷却后即可得到钢基覆铜板。其特征在于:(1)将锑目底釉、白下引、钼酸钡、亚硝、硼砂和粘土以及水按一定重量百分比称量,比例之一是锑目底釉40%-50%,白下引40%-50%,钼酸钡0.8%,亚硝0.8%,硼砂0.4%,镁砂粉5-10%,粘土6.0%,水10%(占混合料);(2)将所有原料与水加入球磨机内混磨,混磨时间为4-6小时;(3)将混合好的浆料涂覆在处理好的钢板表面,厚度0.5-1mm,在100-110℃下烘干2-4小时,在850℃下保温4-10分钟;(4)再在涂层表面黏贴上铜膜,在850℃下保温4-10分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范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将锑目底釉45%,白下引40%,钼酸钡0.8%,亚硝0.8%,硼砂0.4%,粘土6.0%,镁砂粉7%,水10%(占混合料)加入球磨机内混磨4-6小时,然后将浆料涂覆在处理好的钢板表面,厚度0.5-1mm,在100-110℃下烘干2-4小时,在850℃下保温5分钟,再在涂层表面黏贴上铜膜,在850℃下保温5分钟,即可获得钢基覆铜板。
实施例2将锑目底釉42%,白下引45%,钼酸钡0.8%,亚硝0.8%,硼砂0.4%,粘土6.0%,镁砂粉5%,水10%(占混合料)加入球磨机内混磨4-6小时,然后将浆料涂覆在处理好的钢板表面,厚度0.5-1mm,在100-110℃下烘干2-4小时,在850℃下保温5分钟,再在涂层表面黏贴上铜膜,在850℃下保温5分钟,即可获得钢基覆铜板。
实施例3将锑目底釉42%,白下引45%,钼酸钡0.8%,亚硝0.8%,硼砂0.4%,粘土6.0%,镁砂粉5%,水10%(占混合料)加入球磨机内混磨4-6小时,然后将浆料涂覆在处理好的钢板表面,厚度0.5-1mm,在100-110℃下烘干2-4小时,在850℃下保温8分钟,再在涂层表面黏贴上铜膜,在850℃下保温10分钟,即可获得钢基覆铜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06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