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基Al2O3薄膜芯片电容器及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0616.0 | 申请日: | 201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7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孙晓玮;谈惠祖;周健;孙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G4/002 | 分类号: | H01G4/002;H01G4/005;H01G4/008;H01G4/06;H01G4/10;H01G4/33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潘振甦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基 al sub 薄膜 芯片 电容器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薄膜陶瓷电容器领域,特别涉及微型芯片电容器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微型芯片电容器是微波集成电路、多芯片组件封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子器件,起旁路和滤波作用,使微波频段工作的IC电源电压稳定。要求其体积小、Q值高、电容值范围宽、成本低。
通常芯片电容用电介质生片和导体片烧结而成,存在易变形,生瓷易碎,粘接强度需要特殊工艺处理等问题。
制作芯片电容另一方式是采用半导体工艺,通过在硅基板上依次形成下极板,电介质薄膜,上极板而形成。该方法适用于集成电路内部电容,制作芯片电容面积较大,需要露出下电极,再引线焊接到基板上,可焊性不好。
专利文献(专利号:02244597.8)提出了在硅片上附着二氧化硅,上、下表面蒸发和溅射钼(或镍)和金的方法,虽可焊性较好。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硅片厚度固定,无法根据实际封装需要灵活改变芯片电容的高度;2.二氧化硅相对介电常数只有3.9,介电常数k较小,而Al2O3陶瓷的相对介电常数为9~10.5,是SiO2的2.5倍,因而同样介质厚度和容量的电容,SiO2薄膜电容比Al2O3薄膜电容面积大一倍,且SiO2击穿场强比比Al2O3陶瓷低,耐压特性较差;3.采用普通硅片,金属背电极接触会引入接触电阻,且硅片本身有一定的电阻率,也会引入串联寄生电阻,引起Q值下降;4.上电极、SiO2薄膜、Si衬底组成MOS结构,若Si衬底掺杂浓度不够高,则无论是N型还是P型,将出现明显的电容C值随电压V的变化特性,测试C-V曲线反映明显的电子(或空穴)积累和反型的变化,电容C值在正偏压和负偏压条件下发生改变,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电路中的需要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硅基Al2O3薄膜芯片电容器及制作方法。所述的电容器包括低阻硅衬底(电阻率≤1×10-3Ω·cm),非晶Al2O3介质薄膜,上电极和下电极四层结构。低阻硅衬底可视为准金属导体,构建成金属——绝缘体——金属(MIM)结构。可根据实际电路和封装的需要,灵活控制电容量以及芯片电容器面积,而且通过减薄硅衬底改变其厚度,可控制芯片电容的高度。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硅基Al2O3薄膜芯片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硅基Al2O3薄膜芯片电容器,包括低阻硅片(电阻率≤1×10-3Ω·cm),介质薄膜,上电极和下电极四层结构。其特征在于,非晶Al2O3薄膜作为所述的芯片电容器的介质薄膜,低阻硅片作衬底,以达到提高电容容量,减小面积,耐压,减小串联寄生电阻的目的。
所述的低阻硅片为低阻单晶Si(100)抛光硅片,电阻率小于或等于1×10-3Ω·cm,N型(或P型)均可。采用低阻硅,利用其高掺杂特性可降低金属背电极的欧姆接触电阻,同时低阻硅片体电阻率很低,引入串联寄生电阻比较小,可以提高芯片电容的Q值。另一方面,采用高掺杂低阻硅,可以避免由于偏置电压引起普通硅衬底MOS结构电子(或空穴)积累和反型变化而导致电容C值随电压V显著变化的特性,提高芯片电容C值的工作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06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泳显示按键结构
- 下一篇:TT1基因在提高植物和微生物抗重金属能力中的用途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