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盾构机平衡始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89435.6 | 申请日: | 201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2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易觉;方启超;赵晖;赖伟文;陈少锋;朱劲锋;吕明豪;龙珍;李果炜;郭清华;姜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华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李柏林 |
地址: | 51063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盾构 平衡 始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盾构施工中盾构机始发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隧道盾构工程中,盾构始发一般采用盾构机托架支撑盾构机筒体,通过反力架提供推力使盾构掘进,洞门预埋环板、折形压板及橡胶帘板共同组成了洞门密封装置,防止盾构机筒体进洞时筒体与洞门间的空隙涌水涌沙,起到密封的效果。但由于洞门密封装置其自身所能承受压力有限,在基坑较深及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水土压力很大,在盾构始发过程中止水橡胶帘板常常容易被击穿,或者盾构操作不当导致帘板拉断,从而外界水土就会通过筒体与洞门间的空隙涌入基坑内,影响盾构始发,严重时还会导致始发端头的塌方,后果十分严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避免涌水涌沙现象的盾构机始发的方法,可有效保证基坑和盾构机的安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盾构机平衡始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基坑内进行连续墙围护结构施工;
(2)、在基坑的始发井内浇灌导台;
(3)、在始发井内浇灌混凝土反力墙;
(4)、在始发井内进行盾构机的组装和调试;
(5)、在调试好的盾构机中安装第一环负环管片,将管片推出盾尾与反力墙连接,并进行密封;
(6)、将盾构机刀盘顶到连续墙,并开始向始发井内进行回填,由底层至顶部依次为砂层、混凝土层和水层;
(7)、进行管片壁后注浆;
(8)、盾构机开始掘进,盾构始发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1)所述的连续墙分幅施工,在隧道中心线洞门范围内为一幅长,并且该幅连续墙洞门范围内的钢筋全部采用玻璃纤维筋来代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所浇灌的混凝土反力墙有一倾斜角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5)中在反力墙与第一环负环管片连接位置预埋环形钢环,钢环中焊接钢箱用于穿螺栓连接负环管片和反力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5)中第一环负环管片与反力墙连接完成后,在连接处浇筑一道混凝土防渗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6)中所述的砂层位置至少要高于盾构机机顶部50c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于在盾构机始发前回填了盾构到达井,使得基坑内外水土压力达到平衡,故而在盾构机始发掘进时不会出现涌水涌沙的情况,可有效保证基坑和盾构机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连续墙洞门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的一种盾构机平衡始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基坑内进行连续墙1围护结构施工,所述的连续墙1分幅施工,在隧道中心线洞门范围内为一幅长,该幅连续墙1长7m,并且该幅连续墙1洞门7m×7m范围内的钢筋全部采用玻璃纤维2筋来代替,这样,盾构机3刀盘31可以直接对洞口进行切削,更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2)、在基坑的始发井内采用C30素砼浇灌导台4。同时根据在基坑内的隧道线路设计,调整盾构始发导台4的倾斜的坡面,使得导台4顶面的坡度与始发坡度一致,当盾构机3放置导台4上时,盾构机3的轴线与管道中心线一致。
(3)、在始发井内浇灌混凝土反力墙5。反力墙5的设计要满足盾构始发最小推力,在反力墙5后部适当设计混凝土支撑或钢支撑51。盾构机3姿态符合隧道中心线的坡度后,为使反力墙5和第一环负环管片连接更加紧密,反力墙5在施工时有一倾斜角度。同时,在反力墙5与第一环负环管片连接位置预埋外径6000mm、内径5400mm的环形钢环,钢环中焊接净空为0.2m×0.2m×0.12m的钢箱用于穿短螺栓连接第一环负环管片和反力墙5,钢箱沿钢环36°布置,共10个。
(4)、在始发井内进行盾构机3的组装和调试;
(5)、在调试好的盾构机3中安装第一环负环管片,将管片推出盾尾与反力墙5连接,并进行密封。在第一环负环管片与反力墙5连接完后,为了保证第一环负环管片与反力墙5连接的密封防水效果,在第一环负环管片与反力墙5连接处浇筑一道C40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宽为6.9m,高为从管片顶0.5m到托台面,纵向厚为0.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华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华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94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