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级活性炭的生产方法和生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88664.6 | 申请日: | 2010-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3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左宋林;杨建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1/12 | 分类号: | C01B31/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级 活性炭 生产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超级活性炭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炭质原料和KOH混合,向反应体系中连续通入惰性气体;
(2)反应体系升温至400~500℃后,调节反应压力至2~8个大气压,然后继续升温至活化温度;
(3)活化完毕后,冷却反应体系到150℃以下,停止通入惰性气体,连续通入空气;
(4)当反应体系冷却到100℃以下后,取出活化料,用水溶解活化料中的KOH和K2O,并水洗反应容器中可能残留的少量KOH和K2O,实现KOH的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级活性炭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氮气或氩气。
3.一种超级活性炭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活化炉体(1)、反应容器(2)、压力控制系统(4)、温度控制系统(3)、进气系统(20)和冷凝管(5);反应容器(2)置于活化炉体(1)内,活化炉体(1)分别与压力控制系统(4)、温度控制系统(3)和进气系统(20)相连;进气系统(20)包含惰性气体供应系统(6)和空气供应系统(7);活化炉体(1)在进气口(11)处设有炉前盖,在出气口(15)处设有炉后盖;冷凝管(5)设置在炉体靠近炉后盖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级活性炭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化炉体(1)外侧依次顺序包裹有加热层(12)、耐火砖层(13)和隔热层(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级活性炭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层(12)与热电偶(10)相连,形成温度控制系统(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级活性炭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化炉体(1)及炉前盖、炉后盖由耐碱的不锈钢材料制成;活化炉体(1)及炉前盖、炉后盖的密封性能需保证至少8个大气压下、且至少800℃下不漏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级活性炭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容器(2)由镍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级活性炭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前盖内侧设有盘管(19),盘管(19)均匀盘旋在炉前盖内侧,盘管(19)的圈数至少为2圈,盘管(19)的一端与进气口相连通,另一端封闭,盘管(19)上从第2圈开始,设有数个开孔,孔间距为3~5cm,孔径1~10mm之间,沿着盘管由内圈向外圈的延伸方向,后一个孔的孔径不小于前一个孔的孔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级活性炭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管为列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级活性炭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前盖和炉后盖上,盖体和炉体的密封处设有密封圈的冷却部件(16),冷却部件(16)为包含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圆形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866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