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脑部电极导线固定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88331.3 | 申请日: | 201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6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05 | 分类号: | A61N1/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脑部 电极 导线 固定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入式医疗系统领域,尤其是植入式医疗系统的植入手术过程中用于将脑部电极导线或其他导管等固定在颅骨上的固定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植入式医疗系统通常包括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植入式心脏电刺激系统(俗称心脏起搏器)、植入式药物输注系统。其中,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包括脑深部电刺激DBS,植入式脑皮层刺激CNS,植入式脊髓电刺激SCS,植入式骶神经电刺激SNS,植入式迷走神经电刺激VNS等。
以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为例,主要包括植入体内的脉冲发生器、电极以及体外的控制装置。其中,脉冲发生器与电极相连接,从而将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脉冲传输到电极,脉冲发生器产生的脉冲信号由电极传输至心脏或特定神经部位进行电刺激,从而使人体机能恢复到正常运作的状态。
病人在植入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要通过三维立体定位装置确定病人脑部的靶点位置,医生根据靶点位置在病人的颅骨上开出小孔,将脑部电极导线经颅骨孔插入脑部靶点,医生使用测试刺激器对植入靶点进行测试,如刺激治疗效果理想则将脑部电极导线使用固定装置可靠地固定在颅骨上。
现有技术中,如美国专利US4328813中的脑部电极导线固定装置通常包括颅骨环和颅骨盖,脑部电极导线插入颅骨环后颅骨盖盖在颅骨环上关闭颅骨环,脑部电极导线被夹紧在颅骨盖与颅骨环之间,通过脑部电极导线与颅骨环和颅骨盖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将脑部电极导线固定在颅骨上。
然而,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在插入引线针时以及在引线针取走后,由于脑部电极导线没有固定住,在取出导线内的导丝后直接用颅骨盖把导线压在颅骨环上,此时易导致导线产生偏移及导致导线在深度位置的变化,使电极插入的位置偏离靶点将手术变得复杂致使治疗效果不理想。并且,由于在病人的头皮部又增加了一层颅骨盖,使得整个固定装置的高度过高,易导致病人不适且不美观。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使电极导线在水平面上可靠固定地在颅骨环上的颅骨塞以及便于将该颅骨塞准确可靠地塞入颅骨环的孔内的脑部电极导线固定辅助装置。现有技术中尚无这种专用的脑部电极导线固定辅助装置,均由医生自己手动完成,并且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操作空间较为狭窄操作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将颅骨塞可靠固定在颅骨环内的固定辅助装置。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脑部电极导线固定辅助装置,包括辅助装置本体,所述辅助装置本体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伸出所述辅助装置本体的颅孔塞下压部,所述颅孔塞下压部与颅孔塞的上表面相配合用于将颅孔塞塞入颅骨环的孔内。
优选地,所述辅助装置本体上开设有贯穿颅孔塞下压部的槽,所述槽的一端延伸至辅助装置本体的边缘。
优选地,所述辅助装置本体的外侧表面由所述的槽分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两相对部分上具有便于手指捏持的凹面。
优选地,所述颅孔塞下压部包括向下伸出辅助装置本体的凸台及设置在所述凸台上的至少一个凸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向远离所述槽的侧面开口方向延伸形成用于张开所述槽的第一尾夹部和第二尾夹部。
优选地,所述槽为直线槽、曲线槽或交叉线槽。
优选地,所述凸台为圆柱形,所述凸点为4个且均匀分布在凸台的圆形底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尾夹部和第二尾夹部的两相对内侧壁上均具有防止所述槽过度张大的限位凸起。
优选地,所述脑部电极导线固定辅助装置的制作材料为工程塑料或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在手术过程中医生能够在较为狭小的空间内使用本发明中的固定辅助装置将颅孔塞可靠地下压固定至颅孔环内。当电极导线通过引线针到达指定靶点后,医生将引线针拔出,此时颅孔塞立即抱紧夹住电极导线使电极导线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无位移,将电极导线牢固且准确地定位在指定的靶点位置,避免了医生在封闭颅骨环操作过程中产生靶点偏移的现象,使得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右视图;
附图3为附图1的仰视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与颅骨塞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附图7为附图5中A-A方向剖视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与颅骨塞、颅骨环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83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压痕模具
- 下一篇:超声流量计流场附加误差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