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饱和软粘土地区的T型刚性组合桩复合地基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8254.1 | 申请日: | 201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1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潘林有;余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林有 |
主分类号: | E02D27/14 | 分类号: | E02D27/14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吴继道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饱和 粘土 地区 刚性 组合 复合 地基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基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饱和软粘土地区的T型刚性组合桩复合地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饱和软粘土地区,常用两种桩型是钻孔灌注桩与预应力空心管桩。前者施工场地泥浆污染较重而且造价高、工期长,使得它在多层及小高层建筑中利用率在逐年降低;而后者具有明显的挤土性,目前因挤土造成的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已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高层建筑,以温州地区为例(温州为典型的饱和软粘土地区),基本上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不但造价高、工期长,而且泥浆污染严重;另外,目前温州地区的多层建筑及部分小高层建筑,大都采用予应力管桩基础,而予应力管桩由于其明显的挤土性,施工时不可避免将对临近建筑物及管线造成破坏,既使采用了预防措施(如释放孔、防挤沟),但在饱和软粘土地区效果不佳,而且特别是布桩密度大于3%时,几乎没有有效的防挤方法。现在一方面由于建设方重经济而轻环境,另一方面技术界缺少提供既经济又少挤土的适中的基础类型,使得管桩的挤土破坏已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济、安全且具有防挤土效应的用于饱和软粘土地区的T型刚性组合桩复合地基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饱和软粘土地区的T型刚性组合桩复合地基施工方法,所述T型刚性组合桩包括短桩、长桩、褥垫层、砼垫层以及承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短桩施工:在指定位置施工两排平行且呈对称设置的Φ400-Φ600预应力空心管桩,每排Φ400-Φ600预应力空心管桩不少于一根;(2)长桩施工:在两排Φ400-Φ600预应力空心管桩对称轴线上施工一根或一根以上的Φ600-Φ1200钻孔灌注桩,所述Φ600-Φ1200钻孔灌注桩以两排Φ400-Φ600预应力空心管桩对称中心点为对称分布,所述Φ600-Φ1200钻孔灌注桩桩端且进入持力层内至少1倍桩径;(3)剪去桩头外留钢筋,按常规桩基要求处理桩头;(4)施工褥垫层、砼垫层以及承台;(5)按照以上步骤施工其他T型刚性组合桩。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个连续施工的T型刚性组合桩中心距离大于18m,在前施工的T型刚性组合桩的长桩施工龄期达到14天或以后施工在后施工的T型刚性组合桩的短桩。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对高层建筑,短桩桩端进入持力层内至少0.5米,长桩的设计承载力/总承载力在50%以上,而且长桩的置换率/总置换率在50%以上;对多层建筑,一个T型刚性组合桩长桩为1至2根,长桩设计承载力/总承载力在40%以上,长桩的置换率/总置换率在30%以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褥垫层对多层建筑用250-300mm厚度的碎石或片石灌粗砂,对高层建筑用300-400mm厚度的碎石或片石灌粗砂;刚性长短桩仅进入褥垫层内,不可进入砼垫层或承台内,对多层建筑进入褥垫层内150-200mm,对高层建筑进入褥垫层内200-300mm。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从可能最能影响周边建筑物的T型刚性组合桩先施工,然后向远离被影响建筑方向的路线施工。
饱和软粘土地区的T形刚性组合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有以下几方面的受力特点:(1) 是具有长桩+短桩+桩间土“三元”复合作用;(2) 是长桩及短桩均为刚性桩。长桩为主桩,不仅作为主要受力体承载而且可将荷载通过桩身向地基深处传递,以减少压缩层变形,短桩的主要作用是辅助长桩承载,并与常规桩基相比减少造价;(3)是由于褥垫层和长短桩-土之间的负摩阻力的协调作用,使得长桩-短桩-土三者协调发展,共同承受建筑物荷载,达到最佳的“三元”复合匹配效应。对多层,采用T形刚性组合桩复合地基,可以将管桩数量减半,使管桩的布桩密度远小于3%;对饱和软粘土地区,管桩的布桩密度大于3%后,在常规每台打桩机每天6-9根施工速度时,管桩的挤土影响范围可以达到1.5-2.0倍桩长;而管桩的布桩密度低于1.8%,在合理安排施工路线及适当减少施工根数后,管桩的挤土影响大为减少,能够降低到合理可控范围。本发明技术方案与常规桩基础相比可节约造价约30%左右,而且节省工期;适应性强、减少环境污染,对多层建筑,能明显降低挤土效应,有效控制对周围环境影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饱和软粘土地区的T型刚性组合桩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1基础局部平面施工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J6承台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林有,未经潘林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82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槽型水箱盖
- 下一篇:摄像装置和摄像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