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磁性环的机械密封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8061.6 | 申请日: | 201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2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刘莹;刘向锋;黄伟峰;索双富;李永健;林尤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J15/34 | 分类号: | F16J15/3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1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性 机械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磁性环的机械密封环。
背景技术
目前,非接触式机械密封是靠端面间的润滑膜将两密封端面隔开,一般润滑膜的厚度是在微米量级。在实际的运行中,由于各种偶然因素,润滑膜的成膜状态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此时就可能出现密封端面的碰摩,轻微的碰摩虽然不至于立即造成密封的失效,但是也有可能导致成膜状态的进一步恶化,最终造成失效。因此对于非接触式机械密封而言,避免密封端面的接触能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磁性环的机械密封环,通过动环分部和与之适配的静环分部中的第一磁性内环和第二磁性内环在密封端面侧的相对的端面的磁性相同,在非接触式机械密封中靠该两个端面的排斥力来提高密封的刚度,避免了密封端面的碰摩造成密封的失效的缺点,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磁性环的机械密封环,包括动环分部和与之适配的静环分部,所述的动环分部包括圆柱环状的密封动环1和在密封动环1内的圆柱环状的第一磁性内环2,第一磁性内环2的外环面和密封动环1的内环面以过盈方式内嵌,第一磁性内环2在密封端面侧的端面平齐或低于密封动环1的密封端面;所述的静环分部包括圆柱环状的密封静环3和在密封静环3内的圆柱环状的第二磁性内环4,第二磁性内环4的外环面和密封静环3的内环面以过盈方式内嵌,第二磁性内环4在密封端面侧的端面平齐或低于密封静环3的密封端面,另外第一磁性内环2和第二磁性内环4在密封端面侧的相对的端面的磁性相同。
所述的第一磁性内环2和第二磁性内环4的材料为铝镍钴磁性材料。
利用动环分部和与之适配的静环分部中的第一磁性内环2和第二磁性内环4在密封端面侧的相对的端面的磁性相同,在非接触式机械密封中靠该两个端面的排斥力来提高密封的刚度,避免了密封端面的碰摩造成密封的失效的缺点,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带磁性环的机械密封环的剖视图,其中图1(a)表示动环分部的剖视图,图1(b)表示静环分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带磁性环的机械密封环,包括动环分部和与之适配的静环分部,其中图1(a)所示的动环分部包括圆柱环状的密封动环1和在密封动环1内的圆柱环状的第一磁性内环2,第一磁性内环2的外环面和密封动环1的内环面以过盈方式内嵌,第一磁性内环2在密封端面侧的端面平齐或低于密封动环1的密封端面;而图1(b)所示的静环分部包括圆柱环状的密封静环3和在密封静环3内的圆柱环状的第二磁性内环4,第二磁性内环4的外环面和密封静环3的内环面以过盈方式内嵌,第二磁性内环4在密封端面侧的端面平齐或低于密封静环3的密封端面,另外第一磁性内环2和第二磁性内环4在密封端面侧的相对的端面的磁性相同。另外,所述的第一磁性内环2和第二磁性内环4的材料为铝镍钴磁性材料。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安装非接触式机械密封时,密封动环1和密封静环3的密封端面相对,即动环分部的第一磁性内环2和静环分部的第二磁性内环4的磁性相同的端面相对,当两密封端面就要接触时,根据同性相斥的原理,动环分部的第一磁性内环2和静环分部的第二磁性内环4之间的排斥作用力急剧增大从而防止两密封端面的接触。
利用动环分部和与之适配的静环分部中的第一磁性内环2和第二磁性内环4在密封端面侧的相对的端面的磁性相同,在非接触式机械密封中靠该两个端面的排斥力来提高密封的刚度,避免了密封端面的碰摩造成密封的失效的缺点,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述的第一磁性内环2和第二磁性内环4的材料为铝镍钴磁性材料还能保证磁力强长期使用不会失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80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新型阀门
- 下一篇:一种流体及其诱发振动和噪声的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