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光式背光源模组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86690.5 | 申请日: | 201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7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 发明(设计)人: | 范曼宁;郝茂盛;陈云峰;张义荣;张洋;张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蓝光科技有限公司;彩虹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F21V19/00;G02F1/13357;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仪萍 |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侧光式 背光源 模组 | ||
1.一种侧光式背光源模组,包括:具有背板和胶框的光源支架,具有多个LED光源的LED灯条,印刷电路板,反射膜,导光板,增亮膜,以及散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临近所述背板的入光底面和与所述入光底面相对的出光顶面,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底面上设有散射网点,所述散射网点采用了根据与LED光源的距离远近来确定排布疏密程度的渐变式排布方式,以所述LED灯条为界,排布密度随着与所述LED光源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步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网点的排布方式根据光学模拟效果和/或测试结果而有针对性的对相应导光板局部进行适时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LED灯条设置位置或者所述背板的尺寸,将所述背板的入光底面划分为供设置散射网点的若干个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相对两侧,所述散射网点的排布疏密程度为:在远离相对两侧的所述LED灯条的所述导光板的中央区域,所述散射网点的排布密度较大;而在临近相对两侧的所述LED灯条的所述导光板的边缘区域,所述散射网点的排布密度较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条仅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单侧,所述散射网点的排布疏密程度为:在临近所述LED灯条的所述导光板的边缘区域,所述散射网点的排布密度较小;而在远离所述LED灯条的所述导光板的边缘区域,所述散射网点的排布密度较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在靠近LED灯条的导光板区域的散射网点排布,所述散射网点尺寸与相邻两个所述散射网点间距之比在1∶1至1∶10的范围内;在远离LED灯条的导光板区域的散射网点排布,所述散射网点尺寸与相邻两个所述散射网点的间距之比在1∶1至1∶8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网点为凸形或凹形的圆点、圆锥点或椭圆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网点的尺寸在0.1毫米至2毫米范围内,垂直于网点排布面的方向上的高度或深度在0.001毫米至5毫米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临近所述LED灯条的入光侧面还设有散射微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微结构为V形凹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顶面上设有为凸形网点或V形凹槽的散射微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蓝光科技有限公司;彩虹集团公司,未经上海蓝光科技有限公司;彩虹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669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症监护衣
- 下一篇:白蜡嫁接流苏快速繁育夹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