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向传感器校准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86484.4 | 申请日: | 201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5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边文超;房岩松;张莉;刘振桥;韩广鲁;任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边文超 |
| 主分类号: | G01P21/00 | 分类号: | G01P21/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 地址: |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风向 传感器 校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向传感器校准系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完成对风向传感器检测的风向传感器校准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对自动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近些年来风向传感器的校准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人工校准阶段,这种校准方法耗时、校准效率低,而且还容易出现误读数,因此设计出一套自动校准风向传感器的系统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自动完成对风向传感器检测的风向传感器校准系统。
本发明的风向传感器校准系统,包括起固定和支撑作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转动盘、光电传感器、控制电路、以及用于驱动转动盘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转动盘的边缘处等间距设置有若干通孔,转动盘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用于固定风向传感器的固定孔,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于转动盘的上下两侧;所述控制电路与光电传感器、驱动电机和风向传感器均电气连接。底座起到支撑作用,用于实现对转动盘、光电传感器、驱动电机已经控制电路的支撑;转动盘放置在底座上且可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进行转动。确切地说,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位于通孔的上下方,利用设置在转动盘上的通孔,光电传感器可实现对转动盘转动角度的检测。控制电路不仅用于实现对整个校准仪的检测和控制,还可实现与上位PC机的通信。
本发明的风向传感器校准系统,所述风向传感器的顶端设置有风向杆;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风向杆的U形支架,该U形支架的顶端设置有左立杆和右立杆,所述左立杆和右立杆之间的距离与风向杆的直径相等。设置U形支架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风向传感器,以便实现快速检测;把U形支架上的左立杆和右立杆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与风向杆的直径相等,可保证转动盘与风向传感器的转动角度一致。
本发明的风向传感器校准系统,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三十六个;所述底座与转动盘通过轴承相连接。相邻两通孔之间的距离为10°,每转动一周,可实现对风向传感器输出信号的三十六次检测;底座与转动盘通过轴承相连接,就实现了转动盘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可进行自由的转动。
本发明的风向传感器校准系统,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对光电传感器进行密封的密封箱体。设置了密封箱体之后,可保证电传感器工作状态更加稳定,避免发生误操作。
本发明的风向传感器校准系统,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为红外光电管,所述光电传感器的接收端为光电晶体管。红外光电管与光电晶体管相互配合,实现对转动盘转动角度的检测。
本发明的风向传感器校准系统,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起运算和控制作用的微控制器、用于对光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整形的反相器、电机驱动模块以及用于实现控制电路与上位PC机通信的RS232通讯模块;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设置有分别与格雷码型风向传感器和电压型风向传感器相配合的第一传感器输入模块和第二传感器输入模块。微控制器用于实现数据的检测和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和内部程序实现对整个校准仪的控制;反相器可对光电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进行整形,以防止单片机的误操作。RS232通讯模块可实现对控制电路与上位PC机的通信,以便把检测到的风向传感器的数据传送到上位PC机中并进行显示。
本发明的风向传感器校准系统,所述微控制器的型号为ATMEGA16,所述反相器的型号为74LS14,所述RS232的通讯模块为MAX232AESE;所述格雷码型风向传感器为ZQZ-TF风向传感器,所述电压型风向传感器为EL15-2D风向传感器。ATMEGA16单片机是一种低功耗8位RISC指令集单片机,具有丰富的片内外设,内置8通道10位ADC,内置512字节EEPROM,IO驱动能力强,特别适合低功耗型仪器仪表的控制。
本发明还可应用在静脉输液流量的自动控制等电子计数装置中,实现对静脉输液流量的控制。在设置的过程中,把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在输液管的两侧,用于实现对药液滴数的检测,并通过控制电路部分对药液的流量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边文超,未经边文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64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