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辊同心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86183.1 | 申请日: | 201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2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温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02 | 分类号: | B21B39/02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杨耀田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心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钢机械,特别涉及在无缝钢管、棒材生产线上的轧制设备,用三辊同时抱紧或松开圆柱形型材的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缝钢管、棒材生产线上的轧制设备,经常要求不同直径的圆柱形型材的轴线中心保持不变,还需要对其支撑约束,执行这些功能的设备称为三辊同心支撑装置。
三辊同心支撑装置要实现这些功能,需要求:1、在驱动时3个辊子同时动作,同时抱紧或松开钢管、棒材;2、在支撑不同直径大小的钢管、棒材时,能保证它们的轴心线同心。
在无缝钢管、棒材生产线上的轧制设备数量多,结构复杂,空间有限。所以也要求三辊同心支撑装置在满足功能的情况下,所占空间要尽可能小。而现有技术的三辊同心支撑装置,将推动3个抱紧辊的驱动机构也安装在支撑装置上,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开口度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三辊同心支撑装置,解决现有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三辊同心支撑装置,包括:1号抱紧辊和1号摆臂,2号抱紧辊和2号摆臂,3号抱紧辊和3号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1号抱紧辊和所述1号摆臂装配成1号部件,所述1号部件用固定转轴装配到轧制设备上;所述2号抱紧辊和所述2号摆臂装配成2号部件,所述2号部件用固定转轴装配到轧机的机架上;所述3号抱紧辊和所述3号摆臂装配成3号部件,所述3号部件用固定转轴装配到轧机的机架上;所述1号部件、2号部件、3号部件分别与驱动弯架铰接,所述驱动弯架分为左段、中段、右段,并用螺栓连接成一体,所述驱动弯架由安装在的轧制设备上的驱动机构驱动。
所述1号摆臂通过滑块用铰接转轴和轴端挡板与驱动弯架的中段连接为铰接点1;所述2号摆臂的中部用铰接转轴和轴端挡板与驱动弯架的左段的端部连接为铰接点2;所述3号摆臂的端部用铰接转轴和轴端挡板与驱动弯架右段的端部连接为铰接点3。
所述固定转轴与轧机机架之间设有1号轴套。
所述滑块、所述2号摆臂、所述3号摆臂分别与铰接转轴间设有2号轴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在单个动力驱动时3个辊子同时动作,每个摆臂取合理的尺寸,保证能同时抱紧、松开钢管、棒材;
2、保持钢管、棒材的轴心线始终在一条上;
3、驱动装置安装在三辊同心支撑装置以外,省去了安装驱动装置所占用的空间,这样同样大的空间也能提供较大的开口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三辊同心支撑装置,包括:1号抱紧辊1和1号摆臂2,2号抱紧辊6和2号摆臂7,3号抱紧辊8和3号摆臂9;所述1号抱紧辊1和所述1号摆臂2装配成1号部件,所述1号部件用固定转轴3装配到轧制设备上;所述2号抱紧辊6和所述2号摆臂7装配成2号部件,所述2号部件用固定转轴3装配到轧机的机架上;所述3号抱紧辊8和所述3号摆臂9装配成3号部件,所述3号部件用固定转轴3装配到轧机的机架上;所述1号部件、2号部件、3号部件分别与驱动弯架5铰接,所述驱动弯架5分为左段5-1、中段5-2、右段5-3,并用螺栓10连接成一体,所述驱动弯架5由安装在的轧制设备上的驱动机构驱动。
所述1号摆臂2通过滑块11用铰接转轴4和轴端挡板12与驱动弯架5的中段5-2连接为铰接点1;所述2号摆臂7的中部用铰接转轴4和轴端挡板12与驱动弯架5的左段5-1的端部连接为铰接点2;所述3号摆臂9的端部用铰接转轴4和轴端挡板12与驱动弯架5右段5-3的端部连接为铰接点3。
为了减少磨损,所述固定转轴3与轧机机架之间设有1号轴套14。
为了减少磨损,所述滑块11、所述2号摆臂7、所述3号摆臂9分别与铰接转轴4间设有2号轴套13。
三辊同心支撑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61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润滑粉自动回收装置
- 下一篇:无缝钢管三辊纵连轧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