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挤压机的快换模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86052.3 | 申请日: | 2010-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4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红;吉继甄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25/00 | 分类号: | B21C25/00;B21C23/21 |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杨耀田 |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 快换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卧式热挤压机的辅助设备,特别涉及热挤压机的换模装置。
背景技术
热挤压就是将碳钢、合金钢或不锈钢的钢坯从一个模孔挤出,得到模孔形状的断面。现在碳钢的型材、管材,以及各种合金钢、不锈钢、高强度钢、镍基高温合金等的型材、管材均能采用热挤压方法成形。
由于挤压温度高,挤压速度快,金属的流动与模具上的模孔产生了剧烈的摩擦。为了使挤压顺利进行,通常在挤压过程中采用玻璃润滑剂对模具冷却润滑。虽然玻璃润滑剂对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模子的损耗仍然很大。为了降低挤压成本,必须延长模子的使用寿命。因此,热挤压工艺要求模具每工作一次,就必须更换一次。更替下来的模具视情况修磨,以备下次使用。用于模具快速更换的机构称为“快换模装置”。
目前,热挤压机的换模方法有两种:一是人工换模,二是旋转机械换模。人工换模工作效率很低,劳动强度大。旋转机械换模要求挤压机要留出足够的换模的空间,这样就增大了挤压机立柱的间距,使压机变得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热挤压机的快换模装置,解决现有换模装置占用压机空间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热挤压机的快换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模装置包括:挑模机构、卸模通道、提升油缸、定位机构、下拨机构、上模通道、缓冲机构、摆杆机构、机架,所述挑模机构铰接在机架的一端与所述卸模通道上端相接,位于所述卸模通道下端设有由所述提升油缸驱动、中部铰接在所述机架上的所述摆杆机构,所述摆杆机构下端设有支撑头部,所述支撑头部上的滑块与所述机架上的弧形导槽滑动配合,所述卸模通道上方有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所述上模通道,所述上模通道的顶端有铰接在所述机架上的所述下拨机构,所述上模通道的上方有铰接在所述机架上的所述缓冲机构,在所述机架下部、位于所述支撑头部处设有所述定位机构,在所述机架的另一端设有可与所述支撑头部衔接的新旧模具装卸处,在所述机架上开有模具修磨窗口。
所述缓冲机构装有调节配重。
所述卸模通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1度;所述上模通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2度。
所述摆杆机构绕铰接点的摆动角度为45度。
所述定位机构由定位油缸、与定位油缸活塞铰接的连扞、与连扞铰接的定位头组成。
本发明与现有换模装置相比,由于本发明结构紧凑,装置的零件全部安装在机架内,占用挤压机的空间小;由于在机架上开有修磨窗口,可以及时对旧模具在此处停留修磨;由于装置的挑模机构、卸模通道、上模通道、摆杆机构布局合理,能顺利实现新旧模具的快换,提高了生产率,减少了停机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热挤压机的快换模装置,包括:挑模机构2、卸模通道3、提升油缸4、定位机构5、下拨机构7、上模通道8、缓冲机构9、摆杆机构10、机架11,所述挑模机构2铰接在机架11的一端与所述卸模通道3上端相接,位于所述卸模通道3下端设有由所述提升油缸4驱动、中部铰接在所述机架上的所述摆杆机构10,所述摆杆机构10下端设有支撑头部6,所述支撑头部6上的滑块6-1与所述机架11上的弧形导槽1-1滑动配合,所述卸模通道3上方有安装在所述机架11上的所述上模通道8,所述上模通道8的顶端有铰接在所述机架11上的所述下拨机构7,所述上模通道8的上方有铰接在所述机架11上的所述缓冲机构9,在所述机架11下部、位于所述支撑头部6处设有所述定位机构5,在所述机架11的另一端设有可与所述支撑头部6衔接的新旧模具装卸处13,在所述卸模通道3处的机架11上开有模具修磨窗口12。
所述缓冲机构9装有调节配重9-1。
所述卸模通道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1度;所述上模通道8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2度。
所述摆杆机构10绕铰接点的摆动角度为45度。
所述定位机构5由定位油缸5-1、与定位油缸5-1活塞铰接的连扞5-2、与连扞5-2铰接的定位头5-3组成。
工作过程
移动模架到换模工位14,挑模机构2把模具1挑到卸模通道3上,模具1顺着卸模通道3达到摆杆机构10的修磨窗口12,旧模具在此处停留修磨,同时,新旧模具装卸处13把一个新模具在定位机构5的帮助下,装到摆杆机构10的支撑头部6上,然后,摆杆机构10由提升油缸4提升到上模通道8位置,由下摆机构7对新模具施加向下的力,模具1顺着上模通道8运行,通过调节缓冲机构9的配重9-1,从而控制模具1下行滚动的速度,防止冲击,新模具到达移动模架换模工位14,由此完成模具的新旧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60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自动T型导轨扭曲校直机
- 下一篇:一种电源柜面板环保喷塑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