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测调控制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85903.2 | 申请日: | 201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1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科龙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 地址: | 1022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调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工业中油气田开发的智能测调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油气田分层开采和分注工艺,大多采用空心、偏心等配水、配产工具与封隔器组合配套使用。
不论油、气井还是注水井,进行分采或分注作业施工,其测井(压力、温度、流量)都是采用人工测试:
利用钢丝连接测试仪器(流量计、压力计等)或电缆井况直读方式,进行人工逐层测试,再将仪器提出井口后读取流量或压力值。最后利用流量软件,计算调配水咀或油、气嘴大小,实现调配生产作业。
将选择好的控制嘴(有级差,直径差为0.2毫米)差别为安装在配产、配注控制器上,并结合专用投捞器对控制器分别进行投捞作业,从而实现分层配注、配产的目的。每口井调配、测试都要进行投捞作业,至少每层调配一次/半年,且成功率只有70%,因此劳动强度很大,效率低、工作量繁重、测试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专门用于油气井分层开采或注水井分层配注的智能测调控制器。
本发明所述的智能测调控制器,包括一具有密闭夹层空间的圆形管筒,所述密闭夹层空间内设置有阀芯、配产嘴、测控单元、驱动单元,电池单元、以及无线传输单元,其中,
所述测控单元根据外部指令控制驱动单元驱动阀芯以调节配产嘴的开度;
所述电池单元用于为驱动单元提供电能;
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用于与测控单元进行信令交互。
本发明所述的智能测调控制器中,所述圆形管筒包括圆形管筒主体、设置于圆形管筒主体内部的内圆形管筒、设置于内圆形管筒之外的外圆形管筒、设置于内圆形管筒上部的上圆形管筒接头、以及设置于内圆形管筒下部的下圆形管筒接头,所述圆形管筒主体、内圆形管筒、外圆形管筒、上圆形管筒接头、下圆形管筒接头之间形成密闭夹层空间。进一步的,所述上圆形管筒接头具有外螺纹、所述外圆形管筒具有对应的内螺纹,所述上圆形管筒接头与外圆形管筒螺合;所述圆形管筒主体的两端具有外螺纹,所述圆形管筒主体的一端与前述外圆形管筒螺合,圆形管筒主体的另一端与另一外圆形管筒螺合;所述下圆形管筒接头具有外螺纹,该下圆形管筒接头与所述另一外圆形管筒螺合。
本发明所述的智能测调控制器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固定电机的电机架、以及电机输出平衡轴,所述平衡轴与阀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监控器,该监控器用于监控阀芯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所述的智能测调控制器中,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池及固定电池的电池架,所述电池与测控单元电性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智能测调控制器中,所述测控单元包括预制程序的集成电路和信息发射器,所述信息发射器与无线传输单元之间进行通信。
本发明所述的智能测调控制器中,所述圆形管筒内还设置有单流控制阀,该单流控制阀设置在配产嘴进出口处。
本发明所述的智能测调控制器中,所述内圆形管筒或圆形管筒主体设置有过滤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智能测调控制器中,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包括无线传输探头及牵引该无线传输探头运动的钢线。
本发明所述的智能测调控制器一次入井即可实现自动验、测、调、检过程一次完成,在施工过程根本不用进行投捞作业,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施工作业利用投捞方式进行配产、测试效率低、工作量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智能测调控制器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发明所述的智能测调控制器,包括:
一具有密闭夹层空间的圆形管筒,所述密闭夹层空间内设置有阀芯、配产嘴、测控单元、驱动单元,电池单元、以及无线传输单元,其中,
所述测控单元根据外部指令控制驱动单元驱动阀芯以调节配产嘴的开度;
所述电池单元用于为驱动单元提供电能;
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用于与测控单元进行信令交互。
如图1所示,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的智能测调控制器中,所述圆形管筒包括圆形管筒主体10、设置于圆形管筒主体10内部的内圆形管筒12、设置于内圆形管筒12之外的外圆形管筒14、设置于内圆形管筒12上部的上圆形管筒接头1、以及设置于内圆形管筒12下部的下圆形管筒接头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科龙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科龙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59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