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的热收缩率BOPP薄膜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85649.6 | 申请日: | 201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9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陈铸红;孙善卫;汪中祥;王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9/00 | 分类号: | B29C69/00;B29C47/06;B29C47/92;B29C55/12;B29K23/00;B29L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收缩 bopp 薄膜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制作方法,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高的热收缩率的双向拉伸BOPP薄膜(聚丙烯薄膜)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普通BOPP薄膜用于彩印复合等领域并不希望薄膜具有高的热收缩率,因为高热收缩率会导致薄膜在加工时(通常温度都比较高)收缩导致套印不准,图案变形等弊端,普通彩印、复合要求薄膜热收缩率纵向≤4%,横向≤2%。但是在进行盒装包装时希望包装膜能有一定的收缩,使包装更加紧凑、贴体,保证盒包长时间的紧绷而不松驰,所以普通BOPP薄膜的纵向、横向热收缩率达不到包装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的热收缩率BOPP薄膜的制作方法,采用该方法生产的薄膜可在温度120℃时,横、纵向热收缩率大于9%。
本发明为实现其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高的热收缩率BOPP薄膜的制作方法,该薄膜具有三层结构,薄膜芯层中添加有20%~25%wt的石油树酯作为增挺剂、1.0~1.2%wt的抗静电剂和73.8%~79%wt的均聚聚丙烯,上表层为99%wt的二元共聚聚丙烯和1%wt的抗粘连剂,下表层为90%wt的二元共聚聚丙烯和10%wt的高温爽滑剂,该薄膜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芯层原料均聚聚丙烯经过干燥塔在150℃干燥制得干燥均聚聚丙烯原料,所述干燥均聚聚丙烯原料经过下料阀和增挺剂、抗静电剂经过配比送到主挤出机中加热成熔融状态;上表层原料二元共聚聚丙烯与抗粘连剂和下表层原料二元共聚聚丙烯与高温爽滑剂经过配比分别在两台辅助挤出机中熔融,上述熔体分别经过过滤,在三层模头中汇合挤出,模头温度为240℃;
b、上述挤出的熔体通过冷鼓水浴冷却,冷却温度为18~20℃,形成铸片;
c、铸片进行纵向拉伸,预热温度112~116℃,拉伸温度90~92℃,拉伸比5.3~6.0倍,定型温度88~90℃;
d、纵拉后进入横拉,预热温度160~169℃,拉伸温度152~157℃,拉伸比5.0~5.3倍,定型温度120~122℃,定型后在30~40℃进行冷却;
e、薄膜进入牵引机,在30~40℃展平进行收卷。
f、上述方法制成的薄膜经过时效后分切包装后制成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方法制作的薄膜,其热收缩率有了较大提高,纵、横向的热收缩率≥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薄膜芯层组份含量:
石油树酯增挺剂 20%wt
抗静电剂 1.0%wt
均聚聚丙烯 79%wt
薄膜上表层组份含量:
二元共聚聚丙烯 99%wt
抗粘连剂 1%wt
薄膜下表层组份含量:
二元共聚聚丙烯 90%wt
高温爽滑剂 10%wt
按如下方法生产:
a、芯层原料均聚聚丙烯经过干燥塔在150℃干燥制得干燥均聚聚丙烯原料,所述干燥均聚聚丙烯原料经过下料阀和增挺剂、抗静电剂经过配比送到主挤出机中加热成熔融状态;上表层原料二元共聚聚丙烯与抗粘连剂和下表层原料二元共聚聚丙烯与高温爽滑剂经过配比分别在两台辅助挤出机中熔融,上述熔体分别经过过滤,在三层模头中汇合挤出,模头温度为240℃;
b、上述挤出的熔体通过冷鼓水浴冷却,冷却温度为18~20℃,形成铸片;
c、铸片进行纵向拉伸,预热温度112~116℃,拉伸温度90℃,拉伸比5.3~6.0倍,定型温度88℃;
d、纵拉后进入横拉,预热温度160~169℃,拉伸温度152~157℃,拉伸比5.0~5.3倍,定型温度120℃,定型后在30~40℃进行冷却。
e、薄膜进入牵引机,在30~40℃展平进行收卷。
f、上述制的薄膜经过时效后分切包装后制成成品。
按上述方法,制的薄膜热收缩率≥9%。
实施例2
薄膜芯层组份含量:
石油树酯增挺剂 22%wt
抗静电剂 1.1%wt
均聚聚丙烯 76.9%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56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