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烯烃聚合催化剂和烯烃聚合物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4829.2 | 申请日: | 201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7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高冲和夫;新健二;矢田健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10/00 | 分类号: | C08F10/00;C08F4/658;C08F4/656;C08F4/654;C08F4/646;C08L23/10;C08L2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周齐宏;高旭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烯烃 聚合催化剂 聚合物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制造烯烃聚合物的方法,所述烯烃聚合物与丙烯聚合物结合产生表面光泽度优异且刚度与耐冲击性之间的平衡优异的树脂组合物,和(ii)制造用于这种烯烃聚合物制造方法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材料和家用器具材料需要轻巧以及高品质的表面光泽度、刚度和耐冲击性。那些材料可见于例如JP 2003-268191A(相当于US 2003/0176555A),其公开了包含(i)100重量份含有75至95重量%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5至25重量%由乙烯和具有4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形成的共聚物橡胶的树脂和(ii)0.3至2重量份滑石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
发明内容
但是,尽管上述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具有优异的刚度和耐冲击性,但其表面光泽度还是不令人满意。因此,需要表面光泽度优异且刚度与耐冲击性之间的平衡优异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i)制造烯烃聚合物的方法,所述烯烃聚合物与丙烯聚合物结合产生表面光泽度优异且刚度与耐冲击性之间的平衡优异的树脂组合物,和(ii)制造用于这种烯烃聚合物制造方法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方法。
本发明是制造烯烃聚合催化剂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使1摩尔份下式[1]所示的锌化合物与多于0摩尔份至少于2摩尔份下式[2]所示的卤代醇接触,由此形成含锌原子的化合物;和
(2)使该含锌原子的化合物、含钛原子、镁原子和卤素原子的固体催化剂组分、有机铝化合物和外给电子体(external electron donor)相互接触:
Zn(L1)2 [1]
其中L1是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且两个L1彼此相同或不同;且
其中R1、R2和R3是氢原子或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全卤代烃基(perhalocarbyl group),并且彼此相同或不同;R1、R2和R3中的一个或多个是全卤代烃基;且R1、R2和R3中的任何两个可相互连接成环。该方法在下文中被称作“催化剂制造方法”。
本发明还是制造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包括在通过上述方法制成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聚合烯烃的步骤。该方法在下文中被称作“聚合物制造方法”。
此外,本发明是假定烯烃聚合物和丙烯聚合物的总量为100重量%,包含1至50重量%通过上述聚合物制造方法制成的烯烃聚合物和50至99重量%丙烯聚合物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
发明详述
式[1]中L1的烃基的实例是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2至20个碳原子的链烯基、具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和具有7至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
L1可具有取代基,如烃氧基。烃氧基的实例是烷氧基,如甲氧基和乙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和芳烷氧基,如苄氧基。
L1的上述烷基的实例是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丁基、正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五烷基和正二十烷基。其中优选的是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或异丁基。
L1的上述链烯基的实例是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2-甲基-2-丙烯基、高烯丙基(homoallyl)、戊烯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壬烯基和癸烯基。
L1的上述芳基的实例是苯基、2-甲苯基、3-甲苯基、4-甲苯基、2,3-二甲苯基、2,4-二甲苯基、2,5-二甲苯基、2,6-二甲苯基、3,4-二甲苯基、3,5-二甲苯基、2,3,4-三甲基苯基、2,3,5-三甲基苯基、2,3,6-三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4,5-三甲基苯基、2,3,4,5-四甲基苯基、2,3,4,6-四甲基苯基、2,3,5,6-四甲基苯基、五甲基苯基、乙基苯基、正丙基苯基、异丙基苯基、正丁基苯基、仲丁基苯基、叔丁基苯基、异丁基苯基、正戊基苯基、新戊基苯基、正己基苯基、正辛基苯基、正癸基苯基、正十二烷基苯基、正十四烷基苯基、萘基和蒽基。其中优选的是苯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48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劣化胺液的净化方法
- 下一篇:畜禽绿色生态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