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幅上衣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84806.1 | 申请日: | 2010-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8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崔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建伟 |
| 主分类号: | A41D1/00 | 分类号: | A41D1/00;A41D27/00;A41D27/10;A41D27/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0021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上衣服装,一种套头上衣。
背景技术
普通上衣服装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就是其保暖功能,然而人们在穿着同一套上衣外出时往往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温度环境,人们通过解开、闭合上衣门襟或是增、减衣物来适应这些温度的变化,减下来的上衣需要手持或另放他处,这多少带来些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衣服装,使穿着者可以自行对同一件上衣的保暖结构进行适当调整,或者是可以对同一件上衣位于体前内层与外层的搭配进行适当选择,以便满足某些特殊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技术方案一:本发明是一种多幅上衣,包括一个上衣的衣筒,该衣筒由衣筒前幅、衣筒后幅围制而成,衣筒前幅与衣筒后幅的连接交界位于衣筒左右摆缝及衣筒顶部左右肩缝处,衣筒前幅、衣筒后幅统称为衣筒外幅,在位于衣筒外幅左右两侧的袖窿上可以分别装上左右袖管,其技术特点是:在由衣筒外幅构成的衣筒内部,位于衣筒前幅、衣筒后幅两者之间至少有一片衣筒内幅与该衣筒内壁相连接,所述衣筒内幅左右宽度在衣筒周长的2/5至2/3范围内,所述衣筒内幅上下长度在衣筒上下长度的1/3至5/4范围内,所述衣筒内幅的左右边缘及上方边缘分别与该衣筒在衣筒内壁左右袖窿以下及左右肩缝位置相连接,在衣筒内部所述衣筒内幅与衣筒前幅之间在上方中央留有一共同开口或领口;在上方左右两侧留有共同的左右袖窿;在下方留有一共同躯干敞口,所述衣筒内幅与衣筒后幅之间在上方中央也留有一共同开口或领口;在上方左右两侧也留有共同的左右袖窿;在下方也留有一共同躯干敞口,所述衣筒内幅在衣筒内部能单独向前移动贴靠衣筒前幅并与衣筒后幅之间重新形成一个衣筒结构,也能单独向后移动贴靠衣筒后幅并与衣筒前幅之间重新形成另一个衣筒结构。
这里的“衣筒”是指上衣的躯干筒体;这里的“衣筒前幅”是指位于上衣筒体前面的衣片;这里的“衣筒后幅”是指位于上衣筒体后面的衣片;这里的“衣筒内幅”是指在上衣筒体内部位于衣筒前幅与衣筒后幅之间且可以单独前、后移动的衣片;这里的“肩缝”是指衣筒前幅与衣筒后幅位于肩膀顶端的连接交界;这里的“袖窿”是指位于衣筒上方左右两侧的袖孔或袖圈;这里的“躯干敞口”是指与领口相对并且能够套在人体躯干上的上衣筒体下方开口。
本技术方案是在普通上衣已具备衣筒前幅、衣筒后幅的基础上,在衣筒内侧增加了一片以上可以前后贴靠的衣筒内幅,从而构成一种多幅上衣。所述衣筒内幅可以单独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并能与衣筒后幅或衣筒前幅之间重新形成衣筒空间。当人们在穿戴多幅上衣时可以分别选择将躯干伸入新形成的衣筒空间内,以达到自行改变上衣筒体前、后保暖厚度比,或者是自行选择上衣筒体前、后衣片层数比,进而改变多幅上衣位于身体前方外层与次外层搭配比的目的。
技术方案二:根据方案一中所述的一种多幅上衣,其技术特点是:在由衣筒前幅、衣筒后幅构成的衣筒内部,位于衣筒前幅、衣筒后幅两者之间有一片所述的衣筒内幅与该衣筒内 壁相连接,该衣筒内幅通过单独向前、向后移动并与衣筒后幅、衣筒前幅配合可以重新形成两种不同的衣筒结构。
本方案是对方案一中所述的衣筒内幅片数作了一个限定。
技术方案三:根据方案二中所述的一种多幅上衣,在衣筒前幅、衣筒后幅构成的衣筒上方左右袖窿上分别装有左右袖管,其技术特点是:在该衣筒内幅左右袖窿位置上,分别连接有与衣筒内幅具有同样可向前、向后贴靠性质的袖管内片,所述袖管内片分别位于左右袖管筒内,其一端连接在该衣筒内幅的袖窿上,另一端的两边连接在袖管内壁左右两侧上,所述袖管内片通过跟随与之相连的衣筒内幅一同向前或向后移动,并与所在袖管配合可以重新形成两种不同的袖管结构。
本方案是在衣筒内幅基础上增加了与其具有同样性质的袖管内片,所述袖管内片可以跟随衣筒内幅一同向前或向后移动,并可以重新形成不同的袖管结构,以便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
技术方案四:根据方案二中所述的一种多幅上衣,其技术特点是:在由衣筒前幅、衣筒后幅构成的衣筒内部,位于衣筒前幅、衣筒后幅两者之间有第二片所述的衣筒内幅与该衣筒内壁相连接,第二片衣筒内幅与第一片衣筒内幅之间也在上方中央留有一共同开口或领口;也在上方左右两侧留有共同的左右袖窿;也在下方留有一共同躯干敞口,第二片衣筒内幅具有与第一片衣筒内幅同样的可单独向前、向后贴靠性质,两片衣筒内幅通过分别的前、后移动并与衣筒后幅、衣筒前幅或相互之间配合可以重新形成三种不同的衣筒结构。
本技术方案是在方案二基础上再增加一片可前后贴靠的衣筒内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建伟,未经崔建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48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收设备、接收方法、传输设备和计算机程序
- 下一篇:栅条式掘薯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