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异性多肽及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81444.0 申请日: 2010-12-10
公开(公告)号: CN102558328A 公开(公告)日: 2012-07-11
发明(设计)人: 张学敏;王娜;李爱玲;何昆;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主分类号: C07K14/435 分类号: C07K14/435;G01N33/5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850***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特异性 多肽 及其 乳腺癌 早期 诊断 中的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特异性多肽,还涉及该多肽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血清多肽组谱图(简称多肽图)是指通过质谱技术快速分析获得的血清中多肽(蛋白质)组的精确质量数的谱图。在谱图中以精确质量数标识的多肽(蛋白质)峰在必要时可进一步通过生物质谱分析获得蛋白质序列。血清多肽图可在数分钟时间内通过微量血液的生物质谱分析获得,已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显示出了良好前景,预兆了医学分子诊断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为肿瘤患者早期发现带来了福音(Sakaki M,Oka N,Nakanishi R,et al.J Med Invest.2008;55(1-2):127-32;Semmes OJ,et al.Clin Chem 2005;51:102-12.)。血清多肽图作为一种全新的诊断方法,已经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Petricoin博士等科研人员在美国FDA/NIH的临床蛋白质组计划资助下,应用血清多肽图技术成功地对早期卵巢癌进行了诊断。在Lancet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Emanuel FP,ArdekaniAM,Hitt BA,et al.Use of proteomic patterns in serum to identify ovarian cancer.Lancet 2002;359:572-7.),利用生物质谱技术分析健康对照组和疾病组血清多肽组的组成模式,并基于这些模式寻找差异点进行临床卵巢癌的检测。结果显示,50例卵巢癌患者全部正确检出,其中18例为I期卵巢癌患者;66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中正确检出63例。该方法检测卵巢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5%和94%,显著优于传统的CA125检测,特别是对早期卵巢癌(I期)的诊断也十分成功,提示此项技术还可望用于卵巢癌的早期或预警检测。之后,国际上先后又有系列的利用血清多肽图技术进行重大疾病诊断的论文发表。例如,200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Soltys等人在Clinical CancerResearch上发表了通过血清多肽组图谱技术对鳞状上皮细胞癌进行诊断的结果(Soltys SG,Le QT,Shi G,et al.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04;10:4806-4812.);2005年台湾大学Cheng AJ等在Clinical Chemistry上发表了他们利用血清多肽组图谱技术对口腔癌进行诊断的结果(Cheng AJ,Chen LC,Chien KY,et al.Clinical Chemistry 2005;51:2236-2244.)。此外,JCI、Mol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等杂志最近也发表了系列的通过血清多肽图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研究结果(J Clin Invest 2006;116:271-284;Mol Cell Proteomics 2006;5:1840-1852.)。以上表明,利用多肽图技术对临床上一些重大和疑难疾病进行诊断已经初露曙光,前景广阔。但是多肽图技术作为新生技术,还未成为肿瘤诊断的实用工具,表明它在技术上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有待解决,还正在发展和成熟过程之中。概括起来,多肽图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主要存在两方面技术障碍。第一,血清多肽组快速分离和制备技术。它需要满足快速性、有效性、稳定性、标准化和通量化,才能真正符合未来临床诊断的需要;第二,多肽图中疾病特征峰的识别、鉴定和模型建立。它不同于单个疾病标志物的应用,而是数十甚至逾百个血清多肽的不断组合的变化。这样复杂的改变必须依靠生物信息学工具的应用,才可能识别出各种复杂疾病特征性的多肽组变化模式。在此基础上,才能获得标准化的多肽图疾病诊断模型,用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重大疾病的临床前预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分析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分析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14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