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脂吸附法生产的次品镓的提纯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79819.X | 申请日: | 201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1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许富军;芦东;黄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58/00 | 分类号: | C22B58/00;C22B9/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迎春;李子健 |
| 地址: | 10008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脂 吸附 生产 次品 提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吸附法生产的次品镓的提纯方法。
背景技术
在镓生产过程中,偶尔出现次品是不可能避免的。次品一般是在树脂吸附法生产镓工艺中除重环节铅、铜没有除彻底,从而造成最终产品中铅、铜超标。目前处理方法是利用开式真管式炉进行提纯,提纯法过程是将次品镓放入炉内,在真空环境中加热到2400℃左右,使固态次品镓中的镓挥发变成气态,抽出气态镓再将其冷凝,重新变成固态或液态,以利用镓沸点的物理特性来达到提纯的目的。从以上工艺过程中可以看到,其能耗很高,而且耗时很长,费用昂贵,增加镓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提纯效果好的树脂吸附法生产的次品镓的提纯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树脂吸附法生产的次品镓的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处理过程采用金属重熔结晶的方法进行结晶提纯。
本发明的一种树脂吸附法生产的次品镓的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提纯过程的步骤包括:
1)将次品镓在35℃—40℃的温度进行溶化;
2)将溶解后的金属镓在-5℃—0℃的冰柜中冰冻,放置1小时,取出结晶体,待结晶取出完后,重新放入冰柜冰冻1小时,再取出容器,继续取结晶体,待取出结晶体重量为总重的二分之一时,将余下的次品镓重新在35℃--40℃温度下进行溶化;
3)重复步骤(2)的操作,至结晶取出总量为次品镓的95%,为提纯后的镓。
本发明的一种树脂吸附法生产的次品镓的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结晶体的取出量为次品总量的95%
本发明的一种树脂吸附法生产的次品镓的提纯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简单易行,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有效解决了次品镓问题,增加了镓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树脂吸附法生产的次品镓的提纯方法,其处理过程采用金属重熔结晶的原理进行结晶提纯,具体操作步骤包括:1)将次品镓在35℃--40℃的温度进行溶化;2)将溶解后的金属镓在-5℃-0℃的冰柜中冰冻,放置1小时,取出结晶体,待结晶取出完后,重新放入冰柜冰冻1小时,再取出容器,继续取结晶体,待取出结晶体重量为总重的二分之一时,将余下的次品镓重新在35℃--40℃温度下进行溶化;3)重复步骤(2)的操作,至结晶取出总量为次品镓的95%,为提纯后的镓。
实施例1
现有次品镓20 kg,将其放置在35℃的温度下镕化,将完成溶解的金属镓放入冰柜处于0℃左右,放置1小时,取出结晶体共5 kg,之后重新放入冰柜冰冻1小时,继续取出结晶体5 kg,将余下的次品镓重新放置到35℃环境中镕化2小时,待余留次品不再有结晶后重复以上操作,重复了五个循环后,共取出晶体19 kg,残留1 kg次品,对取出的晶体进行化验,得知铅、铜均为10ppm。
实施例2
现有次品镓30 kg,将其放置在40℃的温度下镕化,将完成溶解的金属镓放入冰柜处于-2℃左右,放置1小时,取出结晶体共7kg,之后重新放入冰柜冰冻1小时,继续取出结晶体8kg,将余下的次品镓重新放置到40℃环境中镕化2小时,待余留次品不再有结晶后重复以上操作,重复了五个循环后,共取出晶体28.5kg,残留1.5 kg次品,对取出的晶体进行化验,得知铅、铜均为9ppm。
实施例3
现有次品镓40 kg,将其放置在40℃的温度下镕化,将完成溶解的金属镓放入冰柜处于-5℃左右,放置1小时,取出结晶体共10kg,之后重新放入冰柜冰冻1小时,继续取出结晶体10kg,将余下的次品镓重新放置到40℃环境中镕化2小时,待余留次品不再有结晶后重复以上操作,重复了六个循环后,共取出晶体38kg,残留2 kg次品,对取出的晶体进行化验,得知铅、铜均为9p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98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