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炒茶机及炒茶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79332.1 | 申请日: | 201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6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求绍余;李晓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 地址: | 31253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炒茶机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炒茶机领域,尤其是一种全自动炒茶机及应用该炒茶机的炒茶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炒茶机包括一口炒锅,炒锅内设有电机驱动的压板,炒锅的上方设有自动加料装置。炒制茶叶一般需经过杀青、里条、压扁和磨光四个阶段,各个炒制阶段对炒锅的温度和压板的转速均有一定要求。现有炒茶机装置只有一口炒锅,需要根据不同茶叶的炒制阶段,即时调节炒锅的炒制温度和压板转速,无法实现炒茶过程全自动,效率较低;若茶农对上述炒茶阶段参数设置不恰当,也会影响最终的炒茶质量。现有炒茶装置当茶农误按启动按钮后,自动加料装置会向没有达到设定温度的炒锅内投放茶叶,给茶农带来不必要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全自动炒茶机及应用该炒茶机的炒茶工艺,有效提高炒茶效率和质量,降低茶农劳动强度。
为此,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炒茶机,包括机架、炒锅和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一端的安装架,该安装架上设有自动加料装置,所述的基座内安装四个直线排列的炒锅,所述的自动加料装置向紧邻安装架的炒锅投料;每个炒锅内均安装由不同电机驱动的炒茶压板,各个压板均设有时间自动控制装置,所述各个炒锅的底部均设置单独的电控加热装置,各炒锅的末端设有电控出料门;炒茶机还包括安装在基座上的微电脑控制器和温度控制仪,所述的微电脑控制器实现对下料时间、压板转速和出料门开关时间的控制,所述的温度控制仪控制各锅温度。本发明所述的炒茶过程全自动,四个炒锅根据与加料装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杀青锅、里条锅、压扁锅和磨光锅,各个炒锅内的温度、炒制时间和压板转速均可单独设置。当达到炒制时间后,电控出料门打开实现茶叶从一个炒锅输送到下一个炒锅。启动该炒茶机时,各个压板顺序启动;关闭炒茶机时,各个压板顺序停止,可以避免压板在没有炒茶叶时发生空转,不仅节电还能防止压板在空转时磨破压板布。
所述基座上设有开门电机,所述的开门电机外连摆臂装置,所述的摆臂装置与出料门上部通过钢绳相连,所述出料门的下部通过拉簧与出料门侧部的基座相接。由电机驱动摆臂装置摆动后拉动钢绳将出料门打开,压板继续转动将茶叶输送至下一炒锅;当电机带动摆臂装置往回摆动关闭出料门,出料门下部的拉簧可确保出料门紧闭,防止茶叶被意外输送至下一个炒锅。
所述的炒锅内设有转轴,所述的转轴与压板通过连杆相接,所述的转轴和压板之间还设有压簧;所述基座的下部设有压板电机,所述的转轴与压板电机输出轴通过链条相连,所述转轴的外侧设有感应片,所述的基座上设有与感应片相对的停位感应器。设置压簧可用于调节压板的压力;当压板朝上时,转轴上的感应片才与停位感应器相互感应,感应器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压板不转动时始终保持向上状态。防止炒锅内的高温烫焦压板,避免损失。
所述的自动加料装置包括由电机驱动的水平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外侧下部设有下料斗,该下料斗的下部设有称重感应器。输送带在秤料斗没有达到设定重量时运转向称料斗供茶,当达到设定重量时输送带即停止运转,下料斗翻转向炒锅内加料。
所述输送带的下部设置一自动加油装置,所述输送带的上方设置一储料仓,所述储料仓的内侧下部设有一大小可调的出料口。设置储料仓可增加输送带上待炒茶叶的储存量,当下料斗向炒锅内加料时,加油装置即向炒锅内添加茶油,无须人工操作,简单方便。
所述炒锅侧部的基座上设有调节炒锅压力的螺杆,用以调节炒锅的高低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93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医治疗烧、烫伤药
 - 下一篇:一种制备恒河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