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密器件加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77622.2 | 申请日: | 2010-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9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钱晓晨;骆兴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和林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7/00 | 分类号: | B23P17/00;B23K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密 器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密器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精密加工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加工精度,包括形位公差、尺寸精度及表面状况,有时有无表面缺陷也是这一问题的核心;二是加工效率,有些加工可以取得较好的加工精度,却难以取得高的加工效率。
现有技术中,对于厚度在冲压范围之外的部件,现在主要采取两种制造方式:
(1)冲压出复数个片状部件,在每个片状部件上打出铆接点,通过叠片铆接的方法实现,同时这种工艺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其缺陷主要为以下几点:
①产品的铆接强度不够,在后道工序中会分离;
②产品的尺寸达不到要求;
③产品微型化后无法达到要求。
(2)通过机加工的方法来实现的,这种加工方法的局限性比较大,主要为以下几点:
①加工尺寸不稳定:
②表面毛刺大;
③加工速度慢;
④加工费昂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强度好、精度高的精密器件加工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密器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待焊接单元制造步骤,制造复数个横截面形状相同的片状待焊接单元;
(2)助焊点设置步骤,在至少部分待焊接单元的待焊接面上形成助焊点;
(3)堆叠步骤,将复数个待焊接单元进行堆叠,使每相邻两个待焊接单元间设置有助焊点;
(4)焊接步骤,使助焊点融化,对已堆叠的待焊接器件进行焊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焊接步骤中焊接方法为电阻焊。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待焊接单元通过冲压方式形成。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助焊点通过冲压方式形成。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助焊点形成于待焊接单元的下表面。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助焊点形成于待焊接单元的上表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够较好的解决现有的问题,是一种强度高,加工精度高,高效的精密器件加工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一种精密器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待焊接单元制造步骤,通过冲压方式制造复数个横截面形状相同的片状待焊接单元;
(2)助焊点设置步骤,在至少部分待焊接单元的待焊接面上冲压形成助焊点;
(3)堆叠步骤,将复数个待焊接单元进行堆叠,使每相邻两个待焊接单元间设置有助焊点;
(4)焊接步骤,使用电阻焊的方法使助焊点融化,对已堆叠的待焊接器件进行焊接。
以下详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中,以生产一种由六个中空的小片堆叠后焊接在一起形成的产品为例,详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该产品包括六个中空的小片,小片在垂直方向上各个位置的横截面形状和面积完全相同,每个小片的横截面内边缘为带圆角的矩形,外边缘为多边形。当然为了配合产品的形状,每个小片的横截面形状和面积可以不相同,只要每相邻两个小片间具有相接触的待焊接平面就可以通过本发明中的说明进行焊接。
小片通过精密冲压成型,在冲压的过程中,还在小片上形成有向下垂直的助焊点,每个产品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堆叠的第一小片、第二小片、第三小片、第四小片、第五小片和第六小片,因为第一小片是位于产品的最下面的,而助焊点又是向下延伸的,为了防止因为第一小片上设置了助焊点使产品和工作台发生焊接,在冲压时,每个产品的第一小片都不冲压助焊点。
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冲压工位,第一个冲压工位在料带上冲压出小片的形状,位于该工位后的第二个冲压工位在小片上进行助焊点的冲压,第二个冲压不对第一个小片进行冲压,即第二个冲压工位冲压5次停1次,最终完成在同一卷料带上将该产品的六个小片都冲压出。
当然还可以使用两卷料带完成该操作,第一卷料带冲压带有助焊点小片,第二卷料带上冲压不带助焊点的小片。助焊点形成的方式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和林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和林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76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