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励磁直线电磁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76704.5 | 申请日: | 201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1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寇宝泉;金银锡;李立毅;潘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3 | 分类号: | F16F15/03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直线 电磁 阻尼 | ||
1.一种混合励磁直线电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初级和次级(2),初级和次级(2)之间为气隙,所述初级由铁心(1-1)、永磁体(1-2)和励磁线圈(1-3)组成,
所述永磁体(1-2)和励磁线圈(1-3)均设置在铁心(1-1)上,并且永磁体(1-2)和励磁线圈(1-3)在铁心(1-1)上形成并联磁路,
所述次级(2)与初级相对应设置,并且所述铁心(1-1)上并联磁路的磁力线垂直穿过次级(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励磁直线电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2)为高电导率材料制成的次级或者为高电导率材料层与高磁导率材料层制成的复合次级,所述复合次级的气隙侧表面层为高电导率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励磁直线电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为双边单初级结构,
初级铁心(1-1)由水平段与两个竖直心柱形成门字形结构,所述水平段的中部缠绕励磁线圈(1-3)或者每个竖直心柱的上段缠绕一个励磁线圈(1-3),两个竖直心柱的中段之间夹固永磁体(1-2),次级(2)设置于两个竖直心柱的下段内侧壁之间,次级(2)与两个竖直心柱的下段内侧壁之间分别形成气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励磁直线电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为双边单初级并联结构,
初级铁心(1-1)由水平段与N个竖直心柱形成N-1个齿的梳状结构,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所述每相邻两个竖直心柱之间的水平段的中部缠绕一个励磁线圈(1-3)或者每个竖直心柱的上段缠绕一个励磁线圈(1-3),每相邻两个竖直心柱的中段之间夹固一个永磁体(1-2),每相邻两个竖直心柱的下段内侧壁之间设置一个次级(2),每个次级(2)与其两侧的竖直心柱的内侧壁之间分别形成气隙,N-1个次级(2)通过固定板(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混合励磁直线电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竖直心柱的下段内侧壁具有输出端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励磁直线电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为单边直线结构,
初级铁心(1-1)由水平段与两个竖直心柱形成门字形结构,所述水平段的中部缠绕励磁线圈(1-3)或者每个竖直心柱的上段缠绕一个励磁线圈(1-3),两个竖直心柱的中段之间夹固永磁体(1-2),
次级(2)与两个竖直心柱的底面相对,且平行设置,次级(2)与两个竖直心柱的底面之间形成气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励磁直线电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为双边双初级结构,两个初级呈镜像对称设置于次级(2)的两侧,
每个初级铁心(1-1)由水平段与两个竖直心柱形成门字形结构,所述水平段的中部缠绕励磁线圈(1-3)或者每个竖直心柱的上段缠绕一个励磁线圈(1-3),两个竖直心柱的中段之间夹固永磁体(1-2),
次级(2)与每个初级的两个竖直心柱的底面之间分别形成气隙;
所述两个初级上的磁路形成串联磁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励磁直线电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为双边双初级并联结构,两个初级呈镜像对称设置于次级(2)的两侧,
每个初级铁心(1-1)由水平段与N个竖直心柱形成N-1个齿的梳状结构,所述每相邻两个竖直心柱之间的水平段的中部缠绕一个励磁线圈(1-3)或者每个竖直心柱的上段缠绕一个励磁线圈(1-3),两个竖直心柱的中段之间夹固永磁体(1-2),
次级(2)与每个初级的N-1个竖直心柱的底面之间分别形成气隙;
所述两个初级上的磁路形成串联磁路。
9.根据权利要求3、4、6、7或8所述的混合励磁直线电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固永磁体(1-2)的两个竖直心柱的中段内侧壁均具有中段凸起,永磁体(1-2)夹固在两个中段凸起的内侧表面之间,所述中段凸起与永磁体(1-2)相接触的表面形状与该永磁体(1-2)的表面形状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合励磁直线电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竖直心柱与次级(2)相对的表面上开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矩形槽,所述多个矩形槽的形状相同,每个矩形槽沿与动子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贯穿其所在竖直心柱的表面,每个矩形槽的底面平行于次级(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670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纸张上印刷颜料再植绒工艺
- 下一篇:电动黑板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