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钢轻型载重子午线轮胎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75573.9 | 申请日: | 2010-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9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华;李振波;隋学智;刘永祥;隋家兴;鲍建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银宝轮胎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C9/10 | 分类号: | B60C9/10;B60C9/18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 地址: | 2627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轻型 载重 子午线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子午线轮胎,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全钢轻型载重子午线轮胎。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诸多轮胎企业广泛采用的全钢轻型载重子午线轮胎截面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胎面部1、胎侧部2、胎圈部、帘布层3、带束层4,带束层4由3层带束层组成,即1#带束层、2#带束层、3#带束层。全钢轻型载重子午线轮胎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采石场等恶略的使用条件下作业时,轮胎冠部极易被刺伤,严重的甚至被刺爆,很多轮胎企业通过加深花纹、改进胎面胶配方等方法提高轮胎的抗刺扎性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雨天作业时,轮胎被刺伤,胎体易受雨水锈蚀,如不及时修补,轮胎将报废或发生爆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防水、抗刺扎带束层结构的全钢轻型载重子午线轮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轮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钢轻型载重子午线轮胎,该轮胎包括胎面部、胎侧部、胎圈部、帘布层、带束层,其特征在于:带束层包括1#带束层、2#带束层、3#带束层、4#带束层,3#带束层与2#带束层之间设有具有防水功能的增粘、增强胶片。
以下为对上述技术方案所做的进一步改进:
增粘、增强胶片的宽度大于2#带束层的宽度4~16mm,增粘、增强胶片的厚度为2mm~4mm。
进一步改进;
所述1#带束层、2#带束层、3#带束层、4#带束层各层带束层之间帘线相互交叉成网状,带束层帘线与胎冠面中心线的夹角小于90°。
进一步改进;
1#带束层的帘线与胎冠面中心线的夹角为24°,2#带束层、3#带束层、4#带束层的帘线与胎冠面中心线的夹角为15°。
进一步改进;
4#带束层的宽度小于3#带束层的宽度4mm~12mm。
进一步改进;
所述1#带束层、2#带束层、3#带束层的帘线为高强度钢丝帘线。
进一步改进;
所述4#带束层的帘线为高伸长钢丝帘线。
本发明由于多使用一层带束层及一层增粘、增强胶片,轮胎的冠部刚性增大,轮胎在行驶时,周向变形减小,行驶平稳、滚动阻力小,在苛刻的多岩石环境抗刺扎性能大幅提高;在雨季作业时,轮胎被刺伤,具有防水功能的增粘、增强胶片会有效的保护胎体免受雨水锈蚀,使用寿命延长1~3倍,降低了运行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背景技术中现有采用的全钢轻型载重子午线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全钢轻型载重子午线轮胎具有防水、抗刺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图中:1-胎面部;2-胎侧部;3-帘布层;4-带束层;5-增粘、强胶片;41-1#带束层;42-2#带束层;43-3#带束层;44-4#带束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附图2所示,一种具有防水、抗刺扎带束层结构的全钢轻型载重子午线轮胎,该轮胎包括胎面部1、胎侧部2、胎圈部、帘布层3、带束层4,带束层4包括1#带束层41、2#带束层42、3#带束层43、4#带束层44,3#带束层43与2#带束层43之间设有增粘、增强胶片5,增粘、增强胶片宽度大于2#带束层4mm,增粘、增强胶片的厚度为2mm。
1#带束层41、2#带束层42、3#带束层43、4#带束层44各层带束层之间帘线相互交叉成网状,1#带束层41帘线与胎冠面中心线的夹角为24°,所述2#带束层42、3#带束层43、4#带束层44帘线与胎冠面中心线的夹角为15°。
4#带束层44宽度小于3#带束层43的宽度4mm。
1#带束层41、2#带束层42、3#带束层43使用高强度钢丝帘线。
4#带束层44使用高伸长钢丝帘线。
实施例2、如附图2所示,一种具有防水、抗刺扎带束层结构的全钢轻型载重子午线轮胎,该轮胎包括胎面部1、胎侧部2、胎圈部、帘布层3、带束层4,带束层4包括1#带束层41、2#带束层42、3#带束层43、4#带束层44。
3#带束层43与2#带束层42之间设有增粘、增强胶片5,增粘、增强胶片宽度大于2#带束层16mm,增粘、增强胶片的厚度为4mm。
1#带束层41、2#带束层42、3#带束层43、4#带束层44各层带束层之间帘线相互交叉成网状,1#带束层41帘线与胎冠面中心线的夹角为24°,所述2#带束层42、3#带束层43、4#带束层44帘线与胎冠面中心线的夹角为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银宝轮胎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银宝轮胎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55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