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冷轧带钢冷轧平直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75438.4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1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刘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28 | 分类号: | B21B37/28;B21B27/02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王思俊 |
地址: | 0300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冷轧 带钢 平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冷轧带钢冷轧平直度的方法,具体讲是一种消除冷轧带钢上下表面延伸不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轧机在轧制带钢时,在轧制压力下,上辊系与下辊系之间的辊缝呈上下对称的鼓形,即辊缝的中部宽两边窄,轧制出的钢板中间厚两薄。现有的改善冷轧带钢冷轧平直度的方法,为了轧出良好的板型,在轧机上设计了多种板型控制机构,如上辊系与下辊系有一中间辊横向移动,用来控制带钢边部板型,AS-U凸度调整,用来控制带钢中部板型。对于AS-U凸度调整,现在轧机一般上下都有,执行对称控制。而对于早期的二十辊轧机,只有轧机上部设计有AS-U凸度调整,轧机在轧制带钢时,辊缝不再是上下对称的鼓形,上辊缝的鼓肚小于下辊缝的鼓肚,这样轧制时,带钢上下表面出现非对称延伸,下表面延伸多,上表面延伸少,轧制成的带钢的横截面呈向下弯的弧形,在经过退火酸洗工序时,易引起划伤,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改善冷轧带钢冷轧平直度的方法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冷轧带钢冷轧平直度的方法,本发明轧制出的冷轧带钢板型平直度达到工艺要求,避免退火酸洗工序划伤。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根据带钢的宽窄,在轧制带钢时,采用锥度不同的第一中间辊,并且采用第二中间自由辊凸度执行上下非对称设置。
本改善冷轧带钢冷轧平直度的方法是在轧制带钢时,它是在轧制时,根据带钢宽度W,采用下述辊锥长L和锥度Y的第一列中间辊及凸度为H1的第二列下中间辊与凸度为H2的第二列上中间辊,对第一列上下中间辊与第二列上中间辊和第二列下中间辊作了下述的设置:
I第一列上下中间辊的辊锥长L为
L=(1250-W)/2+230单位mm;
II第一列上下中间辊的辊锥的锥度Y为
Y=100%×(D1-d1)/2L=0.26%+(1250-W)×0.0001%;
III第二列下中间辊的凸度H1为
H1=DR2-dR2=0.3+(1250-W)×0.001单位mm;
IV第二列上中间辊的凸度H2为
H2=DH2-dH2=H1-0.3单位mm。
第二列下中间辊的凸度比第二列上中间辊的凸度大。
根据上述的参数结合轧辊的直径或求出第一列上下中间辊的外形尺寸和第二列上下辊的外形尺寸。
本改善冷轧带钢冷轧平直度的方法,将第一列中间辊和第二列中间辊的辊形采取上述配置,使带钢轧制时轧机辊缝呈上下对称的鼓形,带钢上下面均匀延伸,轧后板型平直,平直度达到10I以下,可有效消除轧制时由于冷轧带钢上下表面延伸不均而形成的带钢弓形板型,避免了酸洗过程中划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改善冷轧带钢冷轧平直度的方法第一列中间辊轴向调节与第二列中间辊凸度调整原理图。
图2是第一列上中间辊外形图。
图3是第二列上中间辊外形图。
图4是第二列下中间辊外形图。
上述图中:
1-辊锥 2-第一列上中间辊 3-工作辊 4-带钢
5-工作辊 6-第二列上中间辊 7-鼓形面 8-辊锥
9-第一列下中间辊 10-第二列下中间辊 11-鼓形面
D1-第一列中间辊直径 d1-第一列中间辊的辊锥顶直径
L-第一列中间辊的辊锥长度 DH2-第二列上中间辊中部直径
dH2-第二列上中间辊两端的直径 DR2-第二列下中间辊中部直径
dR2-第二列下中间辊两端的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本发明在轧制宽度相同的带钢时,采用锥度相同的第一列上下中间辊,见图1与图2,并且采用凸度不同的第二列上中间辊6与第二列下中间辊10,第二列下中间辊10的凸度大于第二列上中间辊6的凸度,第二列上下中间辊的辊凸度为非对称设置。第二列上下中间辊的设置见图1,第二列上下中间辊的外形见图3与图4。轧制宽度不同的带钢时,采用锥度不同的第一列中间辊。下述三个实施例采用的是法国DMS公司的ZR22B52型号二十辊冷轧机。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轧制的是不锈钢冷轧钢板,宽度为1050mm,厚度3.0mm。
I第一列(上下)中间辊的辊锥长L为
L=(1250-W)/2+230=(1250-1050)/2+230=330mm;
II第一列(上下)中间辊的辊锥的锥度Y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54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箱盖角部缺口冲裁模
- 下一篇:一种卷筒粉尘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