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扇组合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74830.7 | 申请日: | 2010-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6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艺;张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52 | 分类号: | F04D29/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组合,特别涉及一种防止风流回流的风扇组合。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系统内,常安装一个或多个风扇散热模组,以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散热。然而,在具有多个风扇散热模组的电子设备中,若当某一个风扇散热模组发生故障而停止运转时,该产生故障的风扇模组依然与外界连通,及容易将其它运转的风扇模组排出的热风吸附回来,即出现热流倒灌的现象,从而影响该电子设备内的整体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止热气回流的风扇组合。
一种风扇组合,包括一设有一出风口的固定框、一固定于所述固定框的风扇及至少一覆盖所述出风口的止回片,所述固定框包括相对的两侧板,所述止回片枢转地安装于所述两侧板,所述风扇正对所述止回片,每一侧板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一与所述通孔连通的弧形的卡口,所述止回片包括一轴杆,所述轴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一枢接部,每一枢接部凸设一止挡块,所述枢接部枢转的安装于所述通孔,且所述止挡块转动地收容于该卡口,当所述风扇运转时,所述止回片绕着所述轴杆翻转,所述止挡块旋转至抵接所述卡口靠近所述出风口一端,当风扇停止运转转时,所述止挡块旋转至抵接所述卡口远离所述出风口一端。
本发明风扇组合的风扇停止运转时,利用所述止挡块抵挡于所述卡口远离所述风扇的一端的侧壁,防止所述止回片因外界气流的冲击而向固定框内翻转,有效地防止了气流回流。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风扇组合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该风扇组合包括一固定框及若干安装于所述固定框的止回片。
图2为图1中一止回片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固定框的部分放大图。
图4为图1局部剖视的组装图。
图5为图4的使用状态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固定框 10
出风口 11
底板 12
侧板 14
通孔 16
卡口 162
风扇 20
止回片 30
轴杆 32
挡片 34
枢转部 321
冠部 322
止挡块 324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风扇组合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固定框10、一安装于固定框10的风扇20及若干安装于固定框10的止回片30。
请结合参照图2,每一止回片30包括一轴杆32及一挡片34。轴杆32的两相对端分别形成有一呈圆柱状的冠部322。挡片34由轴杆32的周缘径向延伸而成,且位于两冠部322之间。每一冠部322沿着轴杆32的轴向向外凸设一枢转部321,每一枢转部321上凸设一止挡块324,且每一止挡块324抵接对应冠部322。
请结合参照图3,固定框10包括一底板12及由底板12的相对两侧端垂直延伸的两侧板14。所述底板12及所述侧板14共同围成一出风口11、每一侧板14邻近固定框10的出风口11处设有若干竖直排列呈一条直线的通孔16。每一通孔16靠近固定框10内部处的内壁凹陷形成一弧形的卡口162,卡口162与通孔16贯通。止回片30的止挡块324可于弧形的卡口162的两端之间转动。
请参照图4,组装时,每一止回片30的轴杆32的枢转部321相对端分别卡合于侧板14的相应通孔16,且每一止回片30的止挡块324收容于对应卡口162。每一止回片30枢转地安装于固定框10,且每一止回片30的冠部322分别顶抵侧板14的内壁。此时,由于重力的原因,每一止回片30均处于竖直状态,而全部覆盖出风口11。且每一止回片30的止挡块324抵接该卡口162靠近出风口11的一端,以防止止回片30因外界气流的冲击而向固定框10内翻转。相邻两止回片30之间相互抵靠,即:位于上方的止回片30的挡片34的下端缘抵靠位于下方的止回片30的轴杆32的周缘。风扇20收容于固定框10的两侧板14之间,且风扇20固定于固定框10的底板12。风扇20正对着止回片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48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