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深盲孔进行电镀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74410.9 | 申请日: | 2010-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5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刘焕明;周静涛;杨成樾;李博;刘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5D7/12 | 分类号: | C25D7/12;C25D5/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盲孔 进行 电镀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电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深盲孔进行电镀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集成电路中金属互连系统的尺寸急剧减小,金属布线的层数逐渐增加,而单个器件变得越来越小,这就造成了器件互连线越来越细,在大电流通过的条件下,器件的散热就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生成的热不能及时解决,短期内,随着温度的上升,金属连线的电阻率将持续增加,从而会大幅度地提高了金属连线上的信号延迟,以至于很难得到预期的速度性能,如果器件长期工作器件就有可能烧断,从而,就有可能使整个电路失效。
背孔可以有效的解决散热的问题,依据传热学中的Fourier实验定律,介质在无穷小时段dt内沿法线方向n流过一个无穷小面积dS的热量dQ与介质温度沿曲面dS法线方向的方向导数成正比:
其中k(x;y;z)称为介质在点(x;y;z)处的热传导系数,它取正值,从上式可以看出,散热量的快慢与散热系数有很大的关系,而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散热系数比半导体材料大得多,因而,把半导体材料刻蚀成背孔,同时部分引线通过背孔引出,这样,背孔填充金属化,既可以散热,又可以充当引线,就可以大大提高器件的可靠性。
背孔金属化可以运用蒸发、溅射和电镀,但蒸发、溅射所需要的成本较高,同时,蒸发、溅射超过一定厚度应力较大,容易引起衬底的变形,从而影响器件的性能;电镀所需的成本较低,较容易实现,在电镀的实现环节上,而深盲孔的电镀是一个难点,其主要原因是盲孔的深宽比超过2∶1时,传统的阴极移动等方法,溶液在盲孔内的交换将受到限制,溶液的交换困难,这样就会导致金属离子不易移动到盲孔内,直接的结果是盲孔底部及四壁就很少或不会沉积金属,而盲孔的外表面就会沉积大量的金属,这样的结果就是盲孔内壁还是没有得到金属化,在大电流的情况下,还是起不到散热的效果,器件就会被烧坏。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深盲孔进行电镀的方法,以解决深盲孔电镀的问题,满足集成电镀的背金的电镀,特别是在大功率的集成电路的散热的需要。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深盲孔进行电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清洗半导体衬底;
步骤2:在半导体衬底上生长一层介质,作为刻蚀阻挡层;
步骤3:在刻蚀阻挡层上涂上一层光刻胶,然后曝光、显影,光刻出需要刻蚀的区域;
步骤4:刻蚀出没有被光刻胶覆盖的介质层;
步骤5:采用丙酮和乙醇去掉光刻胶;
步骤6:用ICP刻蚀出所需要厚度的盲孔;
步骤7:腐蚀掉剩下的阻挡层;
步骤8:在半导体衬底上蒸发或溅射电镀种子层,以覆盖整个半导体衬底为准;
步骤9:根据盲孔的深度调节喷镀所需要气体与溶液所需要的强度,根据半导体衬底的面积与厚度计算电镀的电流与时间,在电镀种子层上进行电镀,电镀出一层金属层。
上述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刻蚀阻挡层采用蒸发、溅射或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制作在半导体衬底上。
上述方案中,步骤4中所述刻蚀采用干法或湿法方式进行。
上述方案中,步骤8中所述在半导体衬底上蒸发或溅射的电镀种子层,其厚度为300埃至8000埃。
上述方案中,步骤9中所述电镀采用液体喷射与气体搅拌相结合的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半导体衬底材料的盲孔深度为≤120um,盲孔孔径为≥40um。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对深盲孔进行电镀的方法,解决了深盲孔电镀的问题,满足了集成电镀的背金的电镀,特别是在大功率的集成电路的散热的需要。
2)、本发明提供的对深盲孔进行电镀的方法,是在普通电镀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工艺成熟,具有推广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44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