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74166.6 | 申请日: | 201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6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邢建民;王彩霞;李强;王丹;张云剑;唐煌;万印华;苏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C55/10 | 分类号: | C07C55/10;C07C51/42;B01D61/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杨小蓉;高宇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离 系统 丁二酸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装置,所述的全膜分离系统包括膜组件(5),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发酵罐(1)和泵(3),所述的发酵罐(1)、泵(3)和全膜分离系统中的膜组件(5)形成回路,实现了丁二酸发酵和分离的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冷热交换器(2),所述的冷热交换器(2)安装在回流管道(7)上,位于泵(3)和膜组件(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两个压力表(4),所述的两个压力表(4)分别设置于膜组件(5)两侧的管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一止水夹(8),该止水夹(8)安装在经过膜组件(5)回流到发酵罐(1)的回流管道(7)上。
5.一种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丁二酸发酵液经泵到膜组件进行微滤,得到初步澄清的发酵液和分离出的菌体颗粒,分离出的菌体颗粒返回到发酵罐循环使用;
2)将步骤1)中的发酵液进行超滤,除去滤液中的大分子,同时得到高浓度的丁二酸溶液;
3)将步骤2)中高浓度的丁二酸溶液结晶,离心得到丁二酸晶体和母液;
4)将步骤3)中的母液进行纳滤,除去发酵液中副产物,浓缩、收集纳滤截留液;
5)将步骤4)中的截留液结晶,再得到丁二酸晶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的丁二酸发酵液浓度为60~110g/L。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微滤,其微滤膜孔径为0.1~0.3μm,膜组件为中空纤维式,膜材质为有机聚偏氟乙烯或无机陶瓷膜,操作压力0.1~0.4MPa,操作温度为20~5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的超滤,其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6000~20000道尔顿,膜组件的形式为中空纤维超滤膜,其材料为有机聚砜或者无机陶瓷膜,操作压力为0.2~0.6MPa,操作温度为30~5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和步骤5)中的结晶,其条件为调节丁二酸发酵液的pH为1~4,温度为4~6℃,时间为12~24h。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的纳滤,纳滤膜截留分子量为90~270道尔顿,纳滤膜材料为卷式有机膜,操作压力为1.0~5.0MPa,温度为30~50℃,发酵液的pH为8~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416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笔记型计算机
- 下一篇:一种用碳纳米管担载铂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