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装置的V形混合格栅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74010.8 | 申请日: | 201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8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袁景淇;张硕;许媛媛;张善伟;金强;李雨;王景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电气石川岛电站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选择性 催化 还原 装置 混合 格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烟气脱硝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装置的V形混合格栅。
背景技术
烟气脱硝方法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SNCR/SCR联合烟气脱硝技术、液体吸收法、微生物吸收法、活性炭吸附法、电子束法等。目前应用最广、最有效的烟气脱硝主流技术是SCR技术,其脱硝效率在80%以上。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氨气NH3作为还原剂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发应,生成氮气N2和水H2O,其主要SCR脱硝工艺流程是:氨气由喷氨格栅喷射入烟道,与省煤器排出的烟气经过混合格栅在烟道中经过充分混合后进入SCR脱硝反应器,在V2O5/WO3及MoO3等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氧化物被还原成氮气。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工艺的关键指标是烟气进入脱硝反应器之前,烟气中的NOx和NH3的混合均匀度和烟气速度分布均匀度。SCR脱硝设备冷模试验结果表明:现有的脱硝装置烟气速度分布均匀度一般能被控制在合格范围,但是氨浓度分布均匀度的控制难度较大,一般只能勉强达到工艺设计要求。
目前,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混合格栅是由直径为Φmm的横向间距a圆形钢管格栅与直径Φ′mm纵向间距b圆形钢管格栅构成的m×n阵列,横向格栅阵列与纵向格栅阵列相距Dmm,横纵两组圆柱体钢管成90°交叉两端固定在烟道壁。混合格栅安装在SCR脱硝系统的喷氨格栅上方Hmm处。
在对现有的技术文献检索后发现,朱乐敏,张彬,李岂凡在《南昌大学学报》1998年3月第22卷1期发表了“超滤器中的高跷格栅压力降和传质特性的分析”。该论文探讨了高跷格栅的压力损失与传质特性,通过实验定量测定流体强制对流流过高跷格栅的压力损失及传质系数,并讨论其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定量指出格栅的结构如固定角,自由缝隙等因素对压力损失和传质系数的相互影响。即固定角较小时,格栅的压力损失比较大,自由缝隙较小时,格栅压力损失比较小;并给出两组固定角的压力损失对比,找到了在压损较小的固定角情况下,传质系数最优的自由缝隙值。但该论文没有给出基于流场分布的格栅安装位置对传质特性的影响,也没有提出格栅本身柱体形状对压力损失和传值特性的CFD定量计算。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装置的V形混合格栅,通过加强湍流强度使氨气与烟气的混合更均匀,有提高SCR反应脱硝效率和降低氨逃逸率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由下而上依次水平布置于烟道内的横向V形柱体混合格栅阵列和纵向V形柱体混合格栅阵列,其特征在于:横向V形柱体混合格栅阵列的两侧及纵向V形柱体混合格栅阵列的两侧均设有环套装置,该环套装置与烟道壁面固定连接,横向V形柱体混合格栅阵列设置于喷氨格栅上方。
所述的横向V形柱体混合格栅阵列和纵向V形柱体混合格栅阵列均由若干个V形格栅柱体以阵列方式排布组成。
所述的环套装置包括:内径与V形格栅柱体相一致的圆环以及与圆环固定连接的圆垫底座,其中:圆垫底座固定于烟道壁面上,V形格栅柱体嵌套固定于圆环中。
本发明实际工作时,氨气在V形混合格栅处由于格栅增加湍流的效果,氨气在撞击V形格栅柱体并沿锥面流动产生湍流使氨气成扇面状扩散,进而使氨浓度的均匀度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V形混合格栅安装位置示意图;
其中:1整体烟道壁面、2横向V形格栅阵列、3纵向V形格栅阵列、4V形格栅柱体、5喷氨格栅装置、6环套装置。
图3为未加装V形混合格栅喷氨格栅后不同距离截面氨浓度相对标准差分布曲线。
图4为原始圆形混和格栅与V形混个格栅局部速度分布云图;
其中:(a)圆形混合格栅;(b)V形混合格栅。
图5为距离喷氨格栅4000mm处烟道考察截面氨浓度分布云图;
其中:(a)现有技术;(b)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电气石川岛电站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电气石川岛电站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40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