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毫米波频率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73809.5 | 申请日: | 201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0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显泰;吴旦昱;金智;刘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3K3/02 | 分类号: | H03K3/02;H03K5/00;H03L7/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毫米波 频率 装置 | ||
1.一种毫米波频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毫米波前端模块和稳频模块,其中:
所述毫米波前端模块,用于产生毫米波频段的振荡信号;将所述毫米波频段的振荡信号倍频后与所述稳频模块产生的一微波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一中频信号,将所述中频信号传输至稳频模块;接收所述稳频模块的一锁相信号,并根据所述锁相信号对所述毫米波前端模块产生的毫米波频段的振荡信号进行锁相,输出经过所述锁相的毫米波振荡信号;
所述稳频模块,用于产生所述微波信号;接收所述毫米波前端模块输出的所述中频信号,根据所述中频信号产生所述锁相信号,并将所述锁相信号传输至毫米波前端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频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毫米波前端模块,包括毫米波振荡器、倍频混频单元、毫米波输出放大缓冲单元,其中:
所述毫米波振荡器,用于产生毫米波频段振荡信号;
所述倍频混频单元,用于将微波振荡信号进行倍频后,与所述毫米波频段振荡信号混频,获得中频信号;
所述毫米波输出放大缓冲单元,用于将所述毫米波振荡器经过中频锁相后输出的毫米波频段振荡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毫米波频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毫米波振荡器、所述倍频混频单元和所述毫米波输出放大单元通过基于磷化铟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器件的集成电路技术集成于同一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毫米波频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频模块,包括微波振荡器、微波锁相单元、中频锁相单元,其中:
所述微波振荡器,用于产生微波振荡信号;
所述微波锁相单元,与所述微波振荡器相连,用于对所述微波振荡器产生的微波振荡信号进行锁相;
所述中频锁相单元,用于锁相所述倍频混频单元获得的所述中频信号,生成校准电压信号,并将所述校准电压信号输出至所述毫米波振荡器,实现对所述毫米波振荡器所输出的毫米波频段振荡信号的锁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毫米波频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锁相单元包括:
预分频器,与所述微波振荡器相连接,用于将所述微波振荡器产生的微波振荡信号进行预分频;
第一晶振参考源,用于产生第一参考频率信号;
微波锁相环,与所述预分频器和第一晶振参考源相连,用于将所述预分频后的微波振荡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频率信号进行比较,生成第一校准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校准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微波振荡器,实现对所述微波振荡器产生的微波振荡信号的锁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毫米波频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分频器的工作频率为K-Ku波段,分频数介于2至4倍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毫米波频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锁相单元包括:
第二晶振参考源,用于产生第二参考频率信号;
中频锁相环,与所述倍频混频单元和第二晶振参考源相连接,用于将所述倍频混频单元获得中频信号与第二参考频率信号进行比较,生成第二校准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校准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毫米波振荡器,实现对所述毫米波振荡器产生的毫米波频段振荡信号的锁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毫米波频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振参考源和第二晶振参考源为同一个晶振参考源。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毫米波频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振荡器的工作频率在所述毫米波振荡器频率的1/3-1/8附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毫米波频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振荡器为采用硅集成电路工艺、锗硅集成电路工艺,或砷化镓集成电路工艺制造的振荡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毫米波频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振荡器为砷化镓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振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380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