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流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73737.4 | 申请日: | 2010-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6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传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钦州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3/314 | 分类号: | F16K3/3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35008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流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流阀,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浆体输送管道的可大比例调节的滑阀式或旋塞式节流阀。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浆体输送管道中,普遍存在浆体颗粒对节流阀的密封件的磨损和颗粒沉积造成阻塞等问题,严重影响节流阀的寿命和调节比例范围的设置。尤其是当节流阀开启面积较小,阀门前后浆体压力差较大,浆体流呈喷射状态时,阀门调节件易于被迅速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流阀,可以实现大比例的精确调节并具有耐压耐磨损的特点。
其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节流阀,包括能够相对运动并且其接触面保持密封配合状态的两个密封件,阀的流入口和流出口分别位于相互接触密封配合的两密封件上,其特征是在两密封件的接触面上各设置一个半锥形调节腔,调节腔尖端相对,分别与流入口和流出口连通,当两个半锥形调节腔的接触面至少有一部分重叠时共同构成连通流入口和流出口的通路,调节两个密封件即两个半锥形调节腔的相对位置,能够调节该通路的通过能力,当两个半锥形通道的接触面不相重叠时,节流阀关闭。
所述的两密封件的相对运动包括相对滑动,如同往复式滑阀开闭动作,或相对转动,如同旋转式滑阀或旋塞阀的开闭动作。
所述的半锥形调节腔,是指有一个侧面与所述的两个密封件的密封配合面重合的从粗的一端向细的一端逐渐过渡的通道,并不是指严格意义的几何半锥体,该侧面称为半锥形调节腔的接触面。所述的密封配合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根据实际应用需要,从粗的一端向细的一端的过渡的变化方式可以呈线性改变,也可以呈指数改变或其他非线形改变。在设计为大比例调节的节流阀时,呈指数改变为优选方式。
这种节流阀的流量控制的关键部位是由两个半锥形调节腔共同围成的类圆形或椭圆形通道,这部分通道的截面积是节流阀整个流通通道的最狭窄部位,在不同的流量控制状态下是由两个半锥形调节腔的不同部位围成的,因此浆体对调节腔的磨损是分散的,而且该调节腔的局部部件可以用高硬度的但抗张强度不高的耐磨材料如陶瓷制成,这是该节流阀耐磨损的根本原因。
不论半锥形调节腔的变化方式是线性的或指数行的,在正常调节范围内,作为流量控制的关键部位的流通通道的最狭窄部位的横截面始终为的类圆形或椭圆形,不会形成狭缝,不会阻挡浆体内颗粒的通过,因而即使在流量很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证阀的畅通。因此,这种节流阀可以设计成有效流量调节范围非常大的节流阀,比如1000∶1。
基于以上技术特点,这种节流阀特别适用于浆体输送管道,也可用于其他流体的输送管道。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往复式滑阀结构的节流阀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往复式滑阀结构的节流阀的剖面立体示意图,沿正中线剖开并移去前面部分,处于半开状态
图3.往复式滑阀结构的节流阀的剖面立体示意图,处于全开状态
图4.往复式滑阀结构的节流阀的剖面立体示意图,处于全关状态
图5.旋转式滑阀结构的节流阀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6.旋转式滑阀结构的节流阀的剖面立体示意图,沿图1中的曲线A-B-C-D线剖开阀体并移去上半部的外面部分,处于半开状态
图7.旋转式滑阀结构的节流阀的剖面立体示意图,沿图1中的曲线A-B-C-D线剖开阀体并移去外面部分,处于半开状态
图8.旋转式滑阀结构的节流阀的剖面立体示意图,处于全开状态
图9.旋转式滑阀结构的节流阀的剖面立体示意图,处于全关状态
图10.旋塞式节流阀的立体示意图,外观
图11.旋塞式节流阀的剖面立体示意图,剖开阀并将其前上部分移去
图12.旋塞式节流阀的剖面立体示意图,剖开阀并将其上半部分移去
图13.旋塞式节流阀的剖面立体示意图,剖开阀的前半部分并将其移去,处于半开状态
图14.旋塞式节流阀的剖面立体示意图,处于全开状态
图15.旋塞式节流阀的剖面立体示意图,处于全开状态
具体实施
实施例1
类似往复式滑阀结构的节流阀,参见附图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钦州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钦州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37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