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合带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72449.7 | 申请日: | 201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9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椿裕行;井口伸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C09J7/04;C09J133/08;C09J133/10;C09J11/04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海川;穆德骏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粘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合带。
背景技术
以往,在要求常温胶粘力或剪切强度的用途,例如,汽车、机械部件、家电、建材等各种领域中,在构件间的接合中使用压敏胶粘带或胶粘片(以下称为“压敏胶粘构件”)。这样的压敏胶粘构件,例如,可以通过用紫外线使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主成分的粘合剂组合物固化来制作。另外,从使用紫外线进行反应时的反应性的观点等考虑,提出了在压敏胶粘剂层的全体中分散有直径约20μm~约150μm的允许紫外线透射的微粒的压敏胶粘带(例如,参考日本特公昭57-170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不过,所述压敏胶粘构件,根据使用的构件或场所,有时不仅要求对于剥离的胶粘力,还要求高剪切强度。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胶粘可靠性高的粘合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某一方式的粘合带,具有含有中空无机微粒和气泡的压敏胶粘剂层,其中,100%模量为13.0N/cm2以上,剪切胶粘力为80N/cm2以上。
根据该方式,可以应用于要求高剪切胶粘力的例如汽车或建筑物等的胶粘用途,并且由于具有高的初期弹性模量,因此可以提高加工性或作业性。结果,通过使用这样的粘合带可得到高胶粘可靠性。另外,根据该方式,由于使用中空的无机微粒,因此即使特别是在结构材料的胶粘用途中以比较厚的制品形式加工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助于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带的部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或表格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标号说明
10 粘合带
12 压敏胶粘剂层
14 基材
16 粘合性组合物
18 中空无机微粒
20 气泡
[压敏胶粘构件]
本实施方式的压敏胶粘构件,在粘合剂或支撑材料的主要组合物中使用柔软且耐久性优良的材料,因此可以追随伴随温度变化的被粘物的应变或变形,可以发挥强胶粘力和高耐久性、高耐热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压敏胶粘构件,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制,除了带状这样的细长形状以外,也可以是片状。以下,对仅单面为压敏胶粘面的带状粘合带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带的部分剖面图。如图1所示,粘合带10具有作为粘合剂的压敏胶粘剂层12和作为支撑压敏胶粘剂层12的支撑层的基材14。压敏胶粘剂层12包含粘合性组合物16、粘合性组合物中含有的中空无机微粒18和在粘合性组合物16的内部形成的气泡2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带,不仅仅为如图1所示的仅单面为压敏胶粘面(粘合面)的形态,也可以是两面为压敏胶粘面的形态。此时,构成压敏胶粘面的压敏胶粘剂层的两面可以是相同种类也可以是不同种类。这样的粘合带,可以是仅由一片隔片(剥离衬垫)保护压敏胶粘面的单隔片型,也可以是具有由两片隔片保护双面的压敏胶粘面的构成的双隔片型。
另外,粘合带可以是没有基材的仅仅压敏胶粘剂层。此时,其胶粘面可以由表背两片隔片保护。
另外,基材14既可以由与压敏胶粘剂层12中包含的粘合性组合物16同样的组合物构成,也可以适当含有中空无机微粒18或气泡20。另外,粘合带10可以由卷绕为卷筒状的形态形成,也可以由片层叠的形态形成。另外,形成将粘合带10卷绕为卷筒状的形态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在由隔片或基材的背面侧形成的剥离处理层保护压敏胶粘剂层12的状态下通过卷绕为卷筒状来制作。
另外,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粘合带10可以具有其它层(例如,中间层、底涂层等)。
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带10,其100%模量为13.0N/cm2以上。100%模量的上限优选为30N/cm2以下,更优选为25N/cm2以下。另外,粘合带10的剪切胶粘力为80N/cm2以上。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100%模量或剪切胶粘力的数值是仅用压敏胶粘剂层12测定的值。各数值的测定方法在后述的实施例中说明。
[压敏胶粘剂层]
(基础聚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24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排气管结构
- 下一篇:一种渔箱供氧用曝气管的配置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