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CPU节能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71667.9 | 申请日: | 201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4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古忠华;李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 | 分类号: | G06F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孟丽娟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cpu 节能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CPU节能的方法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多核系统模式下实现CPU节能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与经济中的一大热点问题,由于广泛应用而引起的通信设备的节能问题则是热点问题中的热点。典型的电信环境是在一组机框中设有一组单板,每个单板上有多个运行实体,这些实体可以是CPU、核、VCPU或者超线程(逻辑核)。一个CPU可以有多个核,一个核可能会有一个或者多个硬线程。一个OS(Operation System,操作系统)实例会部署到一个或者多个运行实体。其中的CPU节能可以通过逐级调节频率达到低频以降低功耗来实现。
已有的OS实例主要包括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对称多处理器)和AMP(A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非对称多处理器)。对于SMP,由于只有一个OS实例,该OS实例可以同时管理所有的CPU内核,能够定时监控CPU占有率,当发现过高或者过低时就可以调整CPU频率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对于AMP部署模式的多核系统以及采用AMP和SMP混合部署模式的多核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在一个域内运行有多个操作系统实例,每个OS实例都可以独立控制自己的CPU主频,其中一个域中的所有硬线程共用同一个CPU频率。若在一个域内运行多个OS实例,当每个OS实例分别去控制CPU频率时就会发生冲突。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的CPU节能技术中,对于多核系统,无法通过调整CPU的频率以实现节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CPU节能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在多核系统下同步CPU频率值,以实现CPU的节能。
一种实现CPU节能的方法,包括:
获取每个域中所有触发调频的线程的CPU占有率及所属的域;
在所述触发调频的线程所属的域中,根据所述触发调频的线程的CPU占有率计算需要调整的CPU目标频率;
根据所述CPU目标频率计算定时器参数并设置所述触发调频的线程的CPU频率值。
一种实现CPU节能的装置,包括:
域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域中所有触发调频的线程的CPU占有率及所属的域;
频率计算单元,用于在所述触发调频的线程所属的域中,根据所述域获取单元获取的触发调频的线程的CPU占有率计算需要调整的CPU目标频率;
频率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频率计算单元获得的CPU目标频率计算定时器参数并设置所述触发调频的线程的CPU频率值。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根据每个触发调频的线程的CPU占有率对每个域中的线程的CPU频率值进行同步,进而在多核系统下同步CPU频率值,从而实现了CPU的节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AMP和SMP混合部署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在多核系统模式下实现CPU节能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初始化配置CpuFreq1线程的时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CpuFreq1线程计算CPU目标频率的时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CpuGover1.1触发调频流程的调整CPU频率的时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CpuGover1.2触发调频流程的调整CPU频率的时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CpuGover2.1触发调频流程的调整CPU频率的时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CpuGover2.2触发调频流程的调整CPU频率的时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CpuGover3触发调频流程的调整CPU频率的时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实现CPU节能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16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摸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中小型簇绒地毯整体多功能整理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