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有米托蒽醌的葡聚糖-聚乳酸共聚物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70959.0 | 申请日: | 201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8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孙继红;王欢;吴雁;韩思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9/14 | 分类号: | A61K9/14;A61K31/136;A61K47/36;A61P35/00;A61P3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载有 米托蒽醌 聚糖 乳酸 共聚物 纳米 粒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制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葡聚糖-聚乳酸共聚物及载有米托蒽醌药物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米托蒽醌(Mitoxantrone,简作MIT)是20世纪70年代末国外合成的蒽环类抗癌药物,对白血病、乳腺癌、霍奇金病和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疗效。1982年被美国列入重点开发的少数抗肿瘤药物之一,国内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投产上市。但是在进行全面治疗时,它的使用由于对健康组织的毒性而受到了限制(Yourong Duan,Xun Sun,Tao Gong,et al.J.Mater Sci:Mater Med,2006,17:509-516)。为解决上述问题,减少其对健康组织细胞的毒性,使其有选择性的针对瘤细胞进行释放逐步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包括如何将药物载入纳米粒子,实现可控释放以及利用脂质体包载该药物,从而有利于制备纳米载药系统等。理想的剂型应具有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靶向缓释等特点。人们为此探索了多种米托蒽醌药物输送系统,如注射用乳剂(BinLu,Su-Bin Xiong,Hong Yang,et al.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ciences,2006,28:86-95)、米托蒽醌长循环脂质体(李占山,中村圭介,伊贺立二,等.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1,4(11):937)、用两亲性聚乙二醇2000-硬脂酰磷脂乙醇胺(PEG2000-DSPE)修饰脂质体膜,采用乙醇注入合并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米托蒽醌长循环脂质体(段逸松,于波涛,张志荣.药学学报,2002,37(6):465)、pH敏感脂质体(Maruyama K,Ishiza O,Takizawa T,et al.AdvDrug Del Rev,1999,40:89)、聚合物微米/纳米粒子(亓雪莲,陈晓炎,孙颖,等.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11):825)等。其中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在靶向输送和缓释给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葡聚糖是一种多糖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如高水溶性,带有大量的羟基基团便于对葡聚糖进行改性。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无毒性,使得葡聚糖在生物医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外,葡聚糖的来源丰富,成本低,使其作为药物和蛋白质载体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脂肪族聚酯聚乳酸(PLA)是经美国FDA批准认可能进入人体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之一,本身对身体无毒害,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如药物释放系统,外科整形中的埋植剂。但是其疏水性强,结晶性高,不利于进入体内,跟软组织的相容性较低。因此,结合葡聚糖和聚乳酸的优缺点,人们希望通过接枝技术得到其共聚物。目前,通常的方法是先将葡聚糖上的羟基部分硅烷化,然后在剩余的羟基的引发下丙交酯开环聚合,最后是硅烷基的脱保护(CE′CILE NOUVEL,PHILIPPE DUBOIS,EDITHDELLACHERIE,JEAN-LUC SIX.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art A:PolymerChemistry[J],2004,42:2577-2588)(Qing Cai,Yuqing Wan,Jianzhong Bei,etal.Biomaterials,2003,24:3555-3562)(Koji,N;Yousuke,M;Yuichi,O.Biomacromolecules 2007,8,2135-2141.)。但是上述方法操作步骤繁琐,各步反应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一步法合成生物降解材料葡聚糖-聚乳酸共聚物,并通过纳米沉淀法及双乳法两种方法提供了一种包裹米托蒽醌药物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载有米托蒽醌的葡聚糖-聚乳酸共聚物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将葡聚糖溶于的二甲基亚砜中,再加入丙交酯和催化剂三乙胺,在80-85℃下氮气气氛中反应10-15小时,得到葡聚糖-聚乳酸共聚物。所述的丙交酯与葡聚糖的摩尔比为50-200∶1;相对于1g葡聚糖,所述的催化剂三乙胺的用量为0.1-5ml,所述二甲基亚砜的用量为10-100ml。
步骤2.载有米托蒽醌的葡聚糖-聚乳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所述的葡聚糖-聚乳酸共聚物与米托蒽醌的质量比为10-400∶1,通过如下两种制备方法获得:
方法一:采用双乳法制备载有米托蒽醌的葡聚糖-聚乳酸共聚物纳米粒子。
(1)将米托蒽醌的水溶液和葡聚糖-聚乳酸共聚物溶于二氯甲烷有机溶剂中,在超声细胞粉碎仪上超声,得到初乳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09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