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能源柳2号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70870.4 | 申请日: | 201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4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辉;马闯;王小鸽;何景峰;周建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B09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5 | 代理人: | 田燕 |
地址: | 300387 天津市西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能源 修复 污染 土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能源柳2号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铅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与镉、汞、铬和砷等并列为“五毒”。其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用途广泛。城市环境中的铅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工业“三废”的排放、生活垃圾的渗出等。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约500万吨铅。过去50年间,排放到全球环境中的铅约7.83×105吨。2004年我国年产铅达135万吨,年消费铅80多万吨,是世界铅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铅的毒性持久,可以在土壤中保持150~5000年,并且通过植物吸收,在植物体中大量积累。在我国城郊种植的蔬菜、水果和农作物及工矿企业附近大量的植物中,铅(Pb)含量超过土壤正常值的3~4倍。我国大中城市郊区蔬菜、粮食、水果、肉类与畜产品中铅的超标率分别为38.6%、28.0%、27.6%、41.9%和71.1%。
铅在植物根、茎、叶及籽粒中的大量积累,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且会进入食物链,危及人类的健康,并且在土壤中难以被微生物分解和转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铅对人的肺、肾脏、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带来不良影响,引起人的智力下降(尤其是对儿童学习方面引起明显问题)、肾损伤、不育、流产以及高血压。还可引起铅脑病、腹绞痛、多发性神经炎、溶血性贫血等。王茂起等(王茂起,刘秀梅,王竹天,中国食品污染监测体系的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6).491-497)研究表明,我国食品中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是铅污染。儿童对于铅的不良影响特别敏感,当前我国儿童平均血铅水平达到120~150μg·L-1(WHO规定的铅中毒水平为100μg·L-1)。近年来,有关儿童血铅超标的事件常有报道,对铅污染的治理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方法来修复铅污染土壤,费用昂贵,破坏环境,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往往并不能达到真正清除重金属的目的。近十年出现的植物修复技术在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使土壤重金属得以清除,是一种绿色环保技术。早在1999年,美国的研究者(刘秀梅,Pb对农作物的生理生态效应.农业环境保护,2002,21(3),201--203)在明尼苏达州用天篮遏兰莱(Thlaspicaerulesens)、麦瓶草属(Silene vulgaris)、长叶莴苣菜(Lactuca sativa L var.longifolia)将一片富含镉25mg/kg、锌475mg/kg、铅155mg/kg的“死地”变得生机盎然。现在越来越多的超级累植物被发现,芦竹(Arundo donax)、杨梅(Myrica rubra)、鸢尾(Iris)、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等都是耐铅性较好的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师范大学,未经天津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08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端铣机
- 下一篇:多功能实时数据采集智能终端